一、中国小区域人普资料开发成效初显(论文文献综述)
贾春梅[1](2018)在《欧元区经济分化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整体向好,带动欧元区经济走向复苏,甚至希腊经济也重拾升势。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2016年势欲吞噬欧洲大陆的危机氛围,欧元也得以恢复信誉,重拾升势,但欧盟和欧元区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根除。尽管已经运行将近二十个年头,欧元区仍未能摆脱关于其可能崩溃的质疑。最初的欧元崩溃论主要基于其货币政策统一和财政政策独立的运行机制,而经过若干次冲击后,则主要基于欧元区内经济发展的失衡。尤其是2009年欧洲债务危机不仅将欧元区运行机制的缺陷暴露无疑,更是暴露了之前多年繁荣的脆弱性。单一通货区的成立并没有实现最初设计的共享繁荣目标,相反,经过几次冲击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欧元区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缩影,其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对于理解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有关于欧元区经济发展失衡的研究基本上止步于对成员国经济趋同或者收敛的实证研究,而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身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失衡的影响则关注较少。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一体化所遭遇的挫折为背景,在对欧元区12个主要成员国经济发展差距演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首先,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梳理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收敛(分化)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增长极理论、产业集聚效应和中心-外围理论。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由于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更高,从长期来看,各国人均产出将收敛于同一水平。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的收敛机制则从基于禀赋优势的国际贸易出发,认为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相等,而且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从而使得贸易国的人均收入趋于相等。而如果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不变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不成立,则可能出现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极的出现。在中心-外围理论中,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国和“外围”国之间具有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个体系必然处在非对称的关系上,两者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所得的利益自然就是不平等的。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率差异会影响到各国产品的竞争力。通常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实际汇率贬值,出口部门竞争力提高,而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出口竞争力将被削弱。因此,即使处于通货区,由于显着的通货膨胀率差异,成员国的经济竞争力也大不相同,反应在经济增长上将是发展差距的扩大。其次,介绍欧元的历史与欧元区经济分化现实。对欧元区自成立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在数次危机后的表现。主要考察欧元区在经济增长率、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劳动生产率、制造业成本、通货膨胀率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并对各成员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考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趋同标准的实现情况,指出差异所在。为进一步验证成员国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对欧元区12国经济的收敛性进行检验。包括利用变异系数对欧元区12国的收敛进行检验,运用CIPS面板单位根检验对绝对收敛进行检验,运用CIPS、IPS、Fisher-ADF和Fisher—PP面板单位根检验对条件收敛进行检验,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收敛效应进行检验。再次,对影响欧元区经济分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欧元区商品市场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三个层次着手,运用固定效应面板估计对不同层次一体化的影响进行验证。其中商品市场一体化以区域内贸易强度表示,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以外国直接投资强度和劳动力成本表示,货币市场一体化以趋同准则债券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表示。第四,展望欧元区改革进程和前景。欧元区一体化事业能否在曲折中前行令世界瞩目,不仅关系到欧元区和欧盟成员国的未来,而且深深影响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尽管欧元区运行机制存在诸多缺陷,经济发展屡遭挫折,但是欧元区本身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虽然改革进展缓慢,但是一体化事业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未来能否实现区域内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赖于欧元区层面和各成员国深层次改革的推进。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然后提出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遭遇困境的启示。
胡顺路[2](2014)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功能优化研究 ——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不断推进,传统的外延增长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转型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在全球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亟需对其空间范围内诸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功能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组合,推进城市空间功能的不断优化,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我国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空间功能演化的理论机制、典型案例、评价框架与方法,对于推进城市空间功能的不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城市空间功能的相关概念,总结了城市空间功能演化的一般规律。从空间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城市空间功能的演变与优化进行了简单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搭建了由城市功能区优化度评价和城市功能区协调度评价两个方面内容组成的城市空间功能优化评价总体框架。运用评价框架,本文对青岛市市北区“十二五”后三年(2013——2015)城市空间功能优化的效果进行了预评价。评价的结果显示,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优化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升其空间范围内分布的各类功能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各类功能区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关联方式的有效性,这表明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市北区下一步城市空间功能转型优化的保障措施。
姜太芹[3](2012)在《边境古镇旅游开发研究 ——以和顺古镇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悠久的历史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质朴的民风民俗逐渐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如今,古镇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开发的一大热点。我国疆土辽阔,海域宽广,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15个国家的直接接壤构成了长达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在边境地区有很多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古镇被保存下来,如西藏江孜古镇;内蒙古室韦古镇、怀朔古镇;广西扬美古镇、江平古镇、雁江古镇;云南和顺古镇、鲁史古镇、石屏古镇、娜允古镇等。在古镇旅游开发热潮中,这些位于边境地区的古镇也纷纷加入到旅游开发的行列中,但由于我国边境地区多为边疆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受经济、交通、人才、政治、宗教等因素制约,虽然有的古镇在旅游开发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多数边境古镇依旧未得到很好发展,有的甚至由于开发过度导致古镇破坏严重。因此,深度挖掘边境古镇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地开发利用,以此来巩固边境沿线社会和谐稳定、带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边境区域文化传承,已成为当前旅游界急需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力图以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边境旅游开发方面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首先对边境古镇的概念、类型、特征及边境古镇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界定和分析,然后选取极边魅力名镇——腾冲和顺古镇为典型案例,对边境古镇的地域特征、建筑风格、民风民俗等进行一一解读,并对其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反贫穷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重新对边境古镇和顺进行更为科学全面地定位,最后提出边境古镇旅游开发的策略构想,希望能为我国边境旅游和古镇旅游的发展以及边疆建设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康佳[4](2010)在《龙泉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成都作为国内外都颇具名气的休闲城市,市民以会享受生活而闻名国内外。趁周末难得的休闲时间到城郊乡村去体验大自然的和谐和农村淳朴的乡风民俗,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东郊的龙泉驿区,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地理、区位、交通、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条件。区内龙泉花果山、桃花故里、书房村、枇杷沟、万亩观光果园等,是颇为有名的乡村旅游景区(点),花、果生产已形成产业优势,观赏性、参与性强,景区内农家乐众多,一起构成了其独特的景观优势。一年一度的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为龙泉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品牌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和改善,以及对健康生活休闲方式的越加重视和追求,龙泉乡村旅游必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文化特质不够突出,整体统一规划尚不足,基础服务设施还较差,服务水平还偏低,产品同质竞争问题初显,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巨大等困难和挑战。系统研究和探讨龙泉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让龙泉乡村旅游产品更能持久吸引消费者,推动龙泉乡村旅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是迫切需要。本文在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及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龙泉乡村旅游发展的(1)优势(Strength),包括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交通体系、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2)劣势(Weakness),包括旅游产品单一性问题、文化旅游资源发掘问题、基础设施配套问题、整体和统一规划问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问题、节庆旅游存在问题;(3)机遇(Opportunity),包括政策的大力支持、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4)挑战(Threat),包括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环境保护、产品同质竞争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探讨提出了龙泉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抓特色化旅游开发,搞好旅游产品设计,丰富旅游方式;将龙泉乡村旅游区纳入“两湖一山”总体规划实现区域联动,促进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打造重点景区,实现品牌-景区拉动;狠抓市场营销,扩大客源市场,拓宽目标定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升经营服务水平;搞好资源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上述对龙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劣势条件进行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类,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与措施,亦是本文试图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期望能对龙泉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和帮助。
二、中国小区域人普资料开发成效初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小区域人普资料开发成效初显(论文提纲范文)
(1)欧元区经济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欧盟和欧元在2016年前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性危机 |
1.1.2 经济民族主义和政治民粹主义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
1.1.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中的经济分化是民粹主义崛起的重要根源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商品市场一体化与经济趋同(趋异) |
1.3.2 资本自由流动与经济趋同(趋异) |
1.3.3 货币一体化与经济趋同(趋异) |
1.4 文献评述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5.2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2章 区域一体化中的经济收敛与分化:理论分析 |
2.1 区域经济收敛与分化的基本内涵及本研究的指向 |
2.1.1 经济收敛与经济趋同 |
2.1.2 经济发散、经济分化及本研究中区域经济分化的含义 |
2.2 区域一体化中的经济收敛机制及其条件 |
2.2.1 新古典经济收敛及其基本条件 |
2.2.2 开放条件下的要素价格均等化逻辑与经济收敛机制 |
2.3 区域一体化中经济分化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 |
2.3.1 经济增长极化效应所阐释的区域经济分化机制 |
2.3.2 规模经济、空间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 |
2.3.3 中心-外围理论所阐释的区域经济分化 |
2.4 货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分化 |
2.4.1 实际汇率差异与经济分化 |
2.4.2 巴拉萨—萨缪尔森(Balassa-Samuelson)效应 |
2.5 小结 |
第3章 欧元的历史和欧元区经济分化现实 |
3.1 欧元的历史 |
3.2 欧元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3.2.1 欧元区经济跌宕起伏 |
3.2.2 欧元区关键细分经济指标分析 |
3.3 欧元区成员国经济发展失衡与分化的特征事实 |
3.3.1 通货膨胀率 |
3.3.2 财政赤字 |
3.3.3 政府债务 |
3.3.4 经常账户 |
3.4 欧元区经济分化实证检验 |
3.4.1 数据来源 |
3.4.2 简单变异系数 |
3.4.3 加权变异系数 |
3.4.4 面板单位根检验 |
3.5 欧元区经济一体化的条件收敛效应检验 |
3.5.1 指标构建和计量模型 |
3.5.2 估计方法 |
3.5.3 样本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3.5.4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
3.6 小结 |
第4章 欧元区经济分化影响因素分析 |
4.1 成员国经济发展显着差异 |
4.1.1 德国经济平稳发展 |
4.1.2 意大利复苏困难 |
4.1.3 爱尔兰经济奇迹 |
4.1.4 前景不明的希腊 |
4.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分化实证分析 |
4.2.1 指标构建和计量模型 |
4.2.2 估计方法 |
4.2.3 样本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2.4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 欧元区改革进程和前景展望 |
5.1 欧元区运行机制改革 |
5.1.1 欧元系统及其缺陷 |
5.1.2 松散的财政联盟制度 |
5.1.3 欧元区运行机制改革 |
5.2 危机后经济改革成效初显但是发展差距扩大 |
5.3 极右翼政党影响力上升 |
5.4 大国分歧与欧元区未来改革之路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主要结论 |
6.2 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功能优化研究 ——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城市转型 |
1.3.2 城市功能 |
1.3.3 城市功能区 |
1.3.4 城市空间功能及其优化 |
1.3.5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城市空间功能优化的理论基础 |
2.1 城市与城市空间功能概述 |
2.1.1 城市 |
2.1.2 城市功能 |
2.1.3 城市空间功能 |
2.1.4 城市功能区 |
2.2 城市空间结构的经典模式与基本特征 |
2.2.1 同心圆模式 |
2.2.2 扇形模式 |
2.2.3 多核心模式 |
2.2.4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
2.3 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 |
2.3.1 区位理论 |
2.3.2 级差地租理论 |
2.3.3 新经济地理理论 |
2.4 城市规划学相关思想和理论 |
2.4.1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
2.4.2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城市空间功能演变与优化的理论分析 |
3.1 城市空间功能演变与优化的一般规律 |
3.1.1 城市空间功能随城市的产生而产生,因城市的发展而发展 |
3.1.2 城市空间功能经历了“简单混合—功能分区—功能复合”三个阶段 |
3.2 城市空间功能演变与优化的“压力——动力机制” |
3.2.1 内在动力因素 |
3.2.2 外在压力因素 |
3.3 城市空间功能演变与优化的简化均衡模型 |
3.3.1 分析的起点:单中心城市空间功能的短期静态均衡模型 |
3.3.2 分析的过程:城市空间的扩展及其长期动态均衡 |
3.3.3 分析的主要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4 国内外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实践 |
4.1 国外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实践 |
4.1.1 国外城市空间功能发展概述 |
4.1.2 芝加哥:多元发展 |
4.1.3 底特律:路径依赖 |
4.2 我国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实践 |
4.2.1 我国城市空间功能发展历程 |
4.2.2 上海杨浦区:创新引领 |
4.2.3 重庆大渡口区:产业转型 |
4.3 本章小结 |
5 城市空间功能优化评价 |
5.1 评价的目的、内容与框架 |
5.1.1 评价目的 |
5.1.2 评价内容 |
5.1.3 评价框架 |
5.2 城市功能区优化度评价 |
5.2.1 评价的思路与内容 |
5.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5.3 城市功能区协调度评价 |
5.3.1 评价的思路与内容 |
5.3.2 评价因子的选取 |
5.4 本章小结 |
6 案例分析:青岛市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优化评价 |
6.1 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
6.1.1 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的演变历程 |
6.1.2 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发展的现状 |
6.1.3 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6.2 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的优化设计 |
6.2.1 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的再定位分析 |
6.2.2 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优化的方案设计 |
6.3 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优化的评价 |
6.3.1 城市功能区优化度评价 |
6.3.2 城市功能区协调度评价 |
6.3.3 总结 |
6.4 推动市北区城市空间功能转型优化的保障措施 |
6.4.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功能区管理体系 |
6.4.2 明确功能区功能定位,推进特色发展 |
6.4.3 提供功能区发展建设所需完整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基本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边境古镇旅游开发研究 ——以和顺古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边境旅游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二、边境古镇旅游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三、和顺古镇旅游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四、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的结论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
一、研究方法 |
二、理论依据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框架 |
第二章 边境古镇旅游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边境与边境旅游 |
二、古镇与古镇旅游 |
三、边境古镇与边境古镇旅游 |
第二节 边境古镇旅游的兴起 |
一、边境古镇旅游兴起的标志 |
二、边境古镇旅游兴起的背景 |
第三节 边境古镇类型划分与旅游特征分析 |
一、边境古镇类型划分 |
二、边境古镇旅游特征分析 |
第四节 边境古镇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意义 |
一、边境古镇旅游的发展现状 |
二、边境古镇旅游的开发意义 |
第三章 和顺古镇旅游开发现状与人文景观解读 |
第一节 和顺古镇旅游开发现状 |
一、和顺古镇旅游资源概况及特征分析 |
二、和顺古镇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
三、和顺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与取得成就 |
四、和顺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和顺古镇人文景观解读 |
一、边境口岸·极边重镇——和顺古镇地理区位解读 |
二、百年风雨·农儒侨商——和顺古镇历史沿革解读 |
三、风水意象·宜居田园——和顺古镇山川选址解读 |
四、宗族至上·聚族而居——和顺古镇街巷布局解读 |
五、天人合一·汉领风骚——和顺古镇建筑艺术解读 |
六、和而不同·包容和谐——和顺古镇民风民俗解读 |
第四章 边境古镇和顺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
第一节 边境古镇和顺旅游开发核心与开发原则探讨 |
一、边境古镇和顺旅游开发的核心——打造“共生空间” |
二、边境古镇和顺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二节 边境古镇和顺旅游开发对策探讨 |
一、更新发展观念,创造宽松的边境旅游发展政策空间 |
二、提升规划水平,确保边境古镇开发与保护和谐互动 |
三、深入文化挖掘,拓展边境古镇旅游产品的创新渠道 |
四、加强设施建设,营建边境古镇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
五、加大营销宣传,树立边境古镇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 |
六、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内联外拓”的边境旅游格局 |
七、注重社区参与,实现边境古镇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 |
第三节 边境古镇和顺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
一、边境古镇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
二、边境古镇和顺旅游开发的模式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一、对边境古镇旅游的概念、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
二、对和顺古镇的旅游开发现状和人文景观进行了分析解读 |
三、对边境古镇和顺的旅游开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
第二节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4)龙泉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状况 |
1.3.2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状况 |
1.4 研究方法和过程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龙泉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
2.1 SWOT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
2.2 龙泉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分析 |
2.2.1 地理位置:成都门户,川渝要津 |
2.2.2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景点众多 |
2.2.3 旅游交通体系:交通路线众多,出行方便快捷 |
2.2.4 旅游区位条件:规划旅游区腹地,旅游口岸优势明显 |
2.2.5 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湿润,鸟语花香,游玩休闲健身俱佳 |
2.2.6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发展强劲,发展乡村旅游政策优势明显 |
2.3 劣势(WEAKNESS)分析 |
2.3.1 单一性问题 |
2.3.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
2.3.3 基础服务问题 |
2.3.4 整体和统一规划问题 |
2.3.5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问题 |
2.3.6 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 |
2.4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
2.4.1 政府重视 |
2.4.2 需求增加 |
2.5 挑战(THREAT)分析 |
2.5.1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 |
2.5.2 产品同质竞争问题 |
第三章 龙泉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
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2 龙泉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
3.2.1 特色化战略 |
3.2.2 旅游开发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战略 |
3.2.3 区域联动战略 |
3.2.4 市场化、产业化战略 |
3.3 市场定位 |
3.4 龙泉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目标 |
3.5 旅游开发布局的探讨 |
3.6 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探讨 |
3.6.1 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
3.6.2 项目产品 |
3.6.3 旅游线路设计 |
3.6.4 打造"体育运动+乡村休闲旅游"模式 |
3.7 旅游产品市场营销的探讨 |
3.7.1 营销战略 |
3.7.2 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
3.8 政府作用发挥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
3.8.1 政府作用的发挥 |
3.8.2 经营管理者服务水平的提升 |
3.9 旅游环境及资源保护 |
3.9.1 保护目标 |
3.9.2 保护内容 |
3.9.3 保护对策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国小区域人普资料开发成效初显(论文参考文献)
- [1]欧元区经济分化研究[D]. 贾春梅. 辽宁大学, 2018(01)
- [2]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功能优化研究 ——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D]. 胡顺路.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
- [3]边境古镇旅游开发研究 ——以和顺古镇为例[D]. 姜太芹.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4]龙泉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康佳.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