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摆车提速的可行性探讨

胶济铁路摆车提速的可行性探讨

一、胶济铁路开行摆式列车提速的可行性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霞[1](2019)在《基于旅客满意度的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路网不断完善和路网通达性的提升,在长距离运输中开行符合旅客作息规律的高速铁路夕发朝至旅客列车,将成为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开行高速铁路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必须解决夜行列车运行与天窗设置之间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对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进行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了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对列车运行组织进行优化,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情况、开行模式、运行组织优化理论和综合维修天窗设置等内容的国内外现状基础上,结合我国客运专线运输组织实际情况,得到本文构建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的思路为:以天窗设置采用4 h分段矩形天窗和列车采用等线开行模式为前提,构建以旅客综合满意度最高为优化目标的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2)考虑日后长远距离的合理到发时刻对速度等级更高的动车组类型的需求,综合旅客需求和铁路成本,提出综合效益和相对综合效益这两概念,用来比较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带来的效果。通过量化票价吸引力、旅行时间满意度、通过能力影响和能耗影响并进行权重的合理分布,构建了动车组类型综合比选模型,通过改变设计速度为250 km/h的线路比例、运行距离以及等线时间,得到:当列车径路中设计速度250 km/h的线路长度比例超过0.8时,优先考虑D字头动车组;当等于0.8时,运行距离小于2 500 km时,优先考虑D字头动车组,反之,优先考虑G字头动车组;当比例小于0.8时,运行距离小于临界距离时,优先考虑D字头动车组,反之,优先考虑G字头动车组,其中等线时间为0时,临界距离为2 500 km,等线时间每增加1 h,临界距离约减少200 km。(3)在旅客满意度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D字头和G字头两种动车组类型,对始发时刻、终到时刻、票价和舒适度四个指标进行合理分析及量化,并进行归一化处理,转为出发时刻满意度、到达时刻满意度、票价满意度、舒适度满意度,并通过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四个指标满意度的权重分别为0.285 0、0.276 4、0.114 6、0.324 0,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构建了模型的优化目标。(4)结合目前我国已开行的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的路网特点,由线状路网到树状路网分别对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进行构建。对模型中相关符号进行定义,并对变量逻辑、天窗设置、列车停站、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关系进行了说明和约束,结合优化目标分别构建了线状路网和树状路网下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5)结合我国实际路网情况,应用了算例和实例分别对线状路网和树状路网下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验证,通过确定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采用的动车组类型和列车到发顺序降低求解难度,利用lingo11进行运算,输入相关参数,求解得到等线城市、列车出发时刻、等线时刻、天窗开设时刻等关键要素取值,绘制了列车运行图,并进行了结果分析和人工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在合理时间内求得满意解,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赵若开[2](2018)在《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跨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的铁路不断进步发展,已经逐渐形成高速铁路与高速铁路、高速铁路与既有普通铁路贯通运营的复杂网络。随着中国高铁的运营时间的不断累计与路网的逐渐构成,高速铁路的客流吸引能力也随之增强,客流规模逐渐扩大、列车开行的对数逐渐增加、跨线列车数量逐渐增加,跨线客流量逐渐增长。本文力图充分吸收中国高铁运营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努力结合我国高铁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的跨线列车的开行方案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实现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首先对高速铁路客流与跨线客流展开分析介绍,对跨线客流的不同输送模式进行对比总结,提出适合我国的跨线客流输送方式,阐述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内涵,在对开行跨线列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后提出开行的必要性。(2)分析了客流性质、车站能力与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跨线列车上座率、客流波动系数、跨线列车安全行车要求对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的影响要素。考虑天窗时间对跨线列车开车时间的影响,研究了综合维修天窗和跨线列车行车组织的对应关系与不同速度等级铁路线路的协调性关系,针对跨线列车合理开行时间域给出了计算。(3)以铁路企业收益最优,旅客费用支出最小,旅行时间最短为目标,以合理的到发时间域,天窗维修时间,区间到发能力,总旅行时间为约束的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特点采用遗传算法求解。(4)用自己构造的实例计算求解,进行验证分析。

高斐[3](2016)在《胶济铁路通道旅客列车开行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2008年12月21日,胶济通道实现了客货分线,旅客列车经胶济客专运行,货物列车经胶济线运行。据客运需求预测,需增加20对左右动车组以满足旅客运输需求。由于动车组列车要求白天运行的特征,胶济客专能力紧张时段为7:00-22:00,该时段的线路通过能力已经饱和,无法满足增加列车的需求。因胶济客运专线能力紧张已严重制约了客运市场发展的需求,研究和调整部分旅客列车至既有胶济线运行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但胶济线上运行大量的旅客列车势必会对胶济线上运行的货物列车运行质量产生影响。由此,本文将铁路通道能力作为研究目标,首先分析胶济客运专线旅客列车运输组织现状,找到了当前运输组织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关的调整解决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别对胶济线、胶济客专的天窗以及扣除系数的分析计算,总结了扣除系数影响规律和不同类型天窗的适应条件,为后续胶济客专向既有胶济线分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胶济客运专线普通旅客列车下线分流是当前唯一可行的解决胶济通道能力不足的办法,因此,论文在对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分工原则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胶济铁路通道列车分流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得出了胶济客运专线旅客离车分流问题的解决方案。

郭根材[4](2015)在《高速铁路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编制理论与方法》文中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快速成网,装备水平与运输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为全面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开展市场运作提供了强大支撑。大规模成网运营使得我国高速铁路存在较大数量的换乘客流OD,根据估算约占理论客流OD数量的75.8%~90.2%。为了提高直达服务水平,我国高铁开行了一定规模的长距离、甚至超长距离高速列车,列车开行方案表现为跨线列车多、起讫点多、停站方案多、列车运行距离差别大。目前,中短距离的大节点城市之间具有较高的直达服务频率但规律性有待提高,长距离的大节点城市之间、大部分中小节点城市之间的直达服务频率相对较低或旅客需要换乘。欧洲、日本高速铁路一般采用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并经过多年市场优化形成了一套旅客换乘时间短、服务频率高的列车接续方案,实现了主要客流OD在任意时段都有便捷的、高频率的直达服务或接续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时间短、成网速度快、未采用周期性列车运行图,还没有形成一套明确的列车接续关系,列车接续服务在空间、时间、频率、规律等方面有大幅提升空间,且大规模成网运营带来的换乘需求日益增加,系统研究列车接续方案的编制理论与方法对实现高铁旅客便捷换乘、高频率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列车接续方案编制问题是涉及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的复杂问题。列车开行方案编制阶段通过设计列车起讫点、停站方案、旅客换乘次数等因素来控制换乘客流的总规模与总服务水平。列车运行图编制阶段通过设计接续列车在接续车站的到发时间合理控制旅客的换乘时间。列车接续方案由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运行图的部分要素构成,通过明确列车间的接续关系、接续地点、接续方式、接续时间等要素为列车开行方案与列车运行图的综合优化提供基础。本论文以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为背景,研究我国高速铁路网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的编制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高速铁路旅客换乘需求分析。从铁路企业与旅客角度分析影响旅客直达与换乘组织的影响因素;根据我国高速铁路网覆盖城市的经济、客运量、行政级别、铁路设施设备条件建立分级节点系统,并基于分级节点系统估算不同服务水平与跨线列车组织策略的换乘客流OD规模及换乘客流构成。(2)列车接续方案的定义及编制流程。归纳总结列车接续方案的基本定义、构成要素及列车接续具有的性质;基于欧洲铁路列车时刻表数据,系统分析欧洲铁路的换乘客流组织措施,定量分析放射路网、网状路网两种典型路网结构的列车开行模式及列车接续方案特征;提出基于列车接续备选集的列车接续方案编制流程,逐步确定、优化列车接续方案的各个要素。(3)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列车接续约束生成模型。研究列车接续备选集生成策略及列车接续约束生成流程:分析列车接续冲突的主要诱因,并根据周期事件规划理论确定列车接续冲突的判断标准,设计列车接续冲突搜索算法及消解方法;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建立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的列车接续约束生成模型(Potential Train Connections Model, PTCM),为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列车接续约束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与方法。(4)基于备选列车接续的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不同的列车接续组合使描述传统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Cycle Periodicity Formulation, CPF)的约束图具有不同结构,导致基于备选列车接续编制周期性列车运行图时约束图需要不断重构,同时换乘客流OD的接续服务缺乏保障。针对上述问题从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方面改进CPF模型,引入分类整数圈基避免调整列车接续时约束图重构,建立适合备选列车接续的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Potential Connections & Cyclic timetable model, PCCTM)。(5)周期性列车运行图与列车接续方案综合优化模型。针对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编制过程中换乘客流接续服务质量有所下降的不足,提出根据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结果反馈调整列车接续方案的基本思想;基于该思想建立综合优化周期性列车运行图与列车接续方案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基于“进化-贪婪”思想的启发式求解算法。(6)案例研究。以我国高速铁路网2016年大节点路网为例、运用C#与Cplex混合编程实现上述三个模型,根据给定的大节点城市的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周期性列车运行图与列车接续方案,验证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编制流程与上述三个模型的可行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形成了基于列车接续备选集的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编制理论与方法体系,编制了我国高速铁路网大节点城市的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与周期性列车运行图,为我国高速铁路网采用周期性列车运行图、设计列车接续方案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有利于提高我国高速铁路的换乘客流服务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王春旭[5](2015)在《胶济客运专线扩能改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客运需求快速增长。胶济铁路通道是横贯山东境内东西方向的交通大动脉,承担着省内及省外的大量旅客运输任务。伴随着山东半岛蓝黄经济区的定位和推进,交通需求会迅速超过胶济客运通道目前的客运能力,胶济客运专线扩能提效的研究显得极为迫切。根据胶济客运专线运营现状,分析预测未来客流量,结合青岛北站、青烟荣威城际高铁的开通对胶济线通过能力的影响,在胶济线和胶济客运专线的分工、设备改造以及运行图优化上对胶济客运专线进行扩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分析胶济客运专线能力现状。受中间站到发线数量限制,除淄博、潍坊大型客运站外,其余办理客运业务的中间站均为一个站台一条到发线,二台夹四线的设置形式,造成动车组与普通旅客列车在中间站办理客运业务或待避时相互影响,加大了旅客列车待避间隔,影响通过能力。(2)胶济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研究。胶济客运专线通过能力影响因素有运输组织方式和固定设备两个方面。运输组织方面有包括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不同等级列车间速差、高速列车停站方案、不同速度列车的数量比和追踪比例、列车开行时段和天窗等因素;固定设备方面有站间距、车站到发线、延续进路、牵引供电能力等因素。分析既有通过能力和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计算胶济客运专线的现有通过能力,找到提高通过能力的关键。(3)胶济铁路通道分工研究。胶济客运专线分流至既有胶济线的列车种类限定为普速旅客列车,在向既有胶济线分流旅客列车的同时,充分考虑既有胶济线满足近期本线货物运输条件,预留远期通道内可预计增长的运量需求,保证胶济铁路运输通道的整体运输效益。分析济南枢纽和青岛枢纽的通过能力和设备的薄弱环节,济南站的接发列车能力有限,制定了济南枢纽的车站分工方案。(4)制定扩能改造方案。在运输组织方面的扩能措施有:调整追踪间隔时分、胶济线分流普速旅客列车、减小动普速差、部分区段增加车站和增加正线数目等。在供电系统扩能措施有:潍坊西(客)牵引变电所改造、青州北牵引变电所改造、济南开闭所补强、部分区段接触线更换、供电维修能力补强等。为往胶济线分流普速旅客列车,需要对淄博站和潍坊站进行线路、站台和旅客通道的升级改造。(5)改造后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的计算。包括客运专线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计算,低等级列车扣除系数取值范围分析、动车组列车停站对通过能力的扣除分析,在确定各扣除系数的取值范围后计算改造后胶济客运专线的通过能力。通过分析整个胶济客运专线的扩能改造的研究过程,总结了优化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启发:①利用相邻越行站间的大区间插画更多普速旅客列车运行线②提高普速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将动车组和普速旅客列车分别成组铺画在其各自合适运行的时间段。③采取前行车停远方站,由远及近依次停站的停站方式,使得后行列车能够有效利用前行列车停站造成的空费时间④备用运行线应均衡铺画在列车运行图的各个时间段,使得晚点列车按就近的备用线运行,以减少晚点列车对正点列车的影响。

郭幸[6](2015)在《我国高速铁路开展快运业务的模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现有高铁运能利用不足,经营亏损严重,亟需开展新的增值业务。理论上,在现有高速铁路上开展快速货运业务有充足的运能空间;而且,在需求方面,随着我国快递业的快速发展,高附加值快速货运需求增长迅速,高铁与其他快速货物运输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运量大、准时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平均成本低于航空等,因此利用高铁运送高附加值的货物可能成为铁路运输企业一项新的收入来源。然而,具体到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高铁开展快速货运又存在较大的障碍。从供给角度来讲,首先原有高速铁路设计只用于客运,不具备开展快速货运的作业条件,需要研究技术上是否可行;其次因为高铁快运的运价以航空运价为上限,如果成本控制不好很可能造成亏损,财务可行性也不确定。从需求角度来讲,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目前货运业务经营情况并不是很好,如果开展快递业务,能否吸引到足够货源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此,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研究在现有高铁路网上开展快运业务的不同模式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开展高铁快运的现状,结合国内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和我国高铁快运的前期试验情况,以及高铁对快运需求的适应性,对我国开展快运业务的未来前景进行分析。其次论文从铁路运输规模经济出发,对高铁开展快运的技术经济基础,原则和限制性条件做了阐述。论文总结了高铁快运的四种开行模式,即现有高铁客车捎带运输、利用高铁确认车运输、客货混编和高铁货运列车,并分析了四种模式的规模经济表现和技术可行性。论文对高铁快运的运价和四种模式的成本做了理论分析,通过对比行包专列和高铁客车的成本结构,提炼出了高铁货运专列的成本结构。最后以郑西高铁线路开行高铁货运列车为例,对运能富余情况下高铁开行货运列车的财务情况进行预评价,认为只要运能存在富余,不同客运密度线路开行高铁货运列车,只要货源充足,开行高铁货运列车的对数越多,每趟列车分摊的折旧就越少,单位成本就会下降,相应的利润就会越多。论文进行的研究,实践中可以为铁路运输企业开展此类业务提供参考,理论上是对铁路运输业规模经济进行一次深入的案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高江虹[7](2011)在《摆式列车弃用背后帐:2亿损失谁承担?》文中认为6月21日,唐山,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酷日下的停车坪,摆放着各式各样组装好等待交车的车辆。有两列车很扎眼。其车体与周围的车辆不一样,呈梯形,蓝白双色,看起来很酷。这种车型叫摆式车,它们在等待买家拉走自己。不过,这一等就是8年。

黄淑[8](2010)在《基于模糊重心理论的铁路既有线改建方案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客货运量需求,同时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既有铁路的提速改造得到普遍重视,也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考验,随着既有铁路的加强和改建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既有线提速改建方案选择的合理性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既有线改建方案的选择,多从运能要求和经济评价的角度出发,或依靠工程师的经验,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理论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进行既有线改建方案的评价,优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为既有线改建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国内外既有线改建方案的经验,结合既有线改建自身的特点,在研究国内外系统评价和方案优选方法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重心理论对既有线改建方案的综合评价体系和优选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既有线改建方案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按照整体性、科学性、非相容性、实用性的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因素集的选取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社会效益、行车组织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其次,通过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研究,选择了一种比较合理的确定权重的方法,同时为了避免在指标重要度比较分析时专家由于自身主观性的影响而导致权重确定的偏差,引入群组FAHP的概念,以确保指标权重的更加合理。另外,在对既有线改建方案进行评价和排序的时候,针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的不足,引入了模糊重心理论,改进了评测的手段,专家评分方式,评价和排序的方式,使结果更加合理、全面、客观。最后,选用胶济铁路提速改建项目为例,对模糊重心理论在既有线改建方案评价和优选的应用研究中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对既有线改建方案的评价和优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陈文豪[9](2008)在《摆式列车在铁路曲线运行的优势》文中认为对摆式列车的原理、特点、经济性等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摆式列车在不同半径曲线上的运行速度,并与高速列车、磁浮车进行比较,指出了摆式列车在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乘客舒适性以及降低投资等方面的优势。

李克勤[10](2004)在《关于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交通运输业的有力支持,作为国家综合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铁路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过去我国铁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铁路数量少、速度低、运输能力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不相适应,已经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与发达国家的铁路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快速扩充我国铁路的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我国铁路应尽快填补上没有高速铁路的空白。 本文基于这个目的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根据近二十年我国对高速铁路有一定运输需求和在投资方面的困难,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建设“经济型高速铁路”。论文综合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交通运输以及铁路运输的理论,参考了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发展的现实,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建设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基本对策和思路。 全文共分九章,其主要内容是:1.给出了高速铁路的定义、分类及技术经济特征,论证了经济型高速铁路建设对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功能;2.运用翔实资料剖析了国外高速铁路建设的状况、技术水平和成功经验,对比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论述了建设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规划设想;3.分析了我国建设经济型高速铁路的需求基础和投资环境,提出了高速铁路建设投融资多元化的途径与方法;4.提出了建设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基本原则,并对经济型高速铁路的技术和设备选择、运输组织工作及其与既有线路的衔接作了详细论述;5.运用技术经济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建立了经济型高速铁路投资经济评价体系。

二、胶济铁路开行摆式列车提速的可行性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济铁路开行摆式列车提速的可行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旅客满意度的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情况
        1.2.2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设置情况
        1.2.3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模式
        1.2.4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动车组类型综合比选
    2.1 综合比选模型构建
        2.1.1 票价吸引力
        2.1.2 旅行时间满意度
        2.1.3 通过能力影响
        2.1.4 能耗影响
        2.1.5 模型构建
    2.2 比选结果计算及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旅客满意度的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目标
    3.1 各指标满意度分析
        3.1.1 始发、终到时刻满意度
        3.1.2 票价满意度
        3.1.3 舒适度满意度
    3.2 构建优化目标
        3.2.1 构建高速铁路夕发朝至旅客满意度评价指标
        3.2.2 指标权重确定
    3.3 小结
第四章 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
    4.1 线状路网下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
        4.1.1 符号定义
        4.1.2 约束条件
        4.1.3 模型构建
    4.2 树状路网下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
        4.2.1 符号定义
        4.2.2 约束条件
        4.2.3 模型构建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类型铁路网下算例及实例应用
    5.1 线状路网下算例及实例应用
        5.1.1 单列算例求解
        5.1.2 多列实例应用
    5.2 树状路网下实例应用
        5.2.1 已知条件
        5.2.2 求解过程
        5.2.3 求解结果
        5.2.4 结果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跨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客流与跨线客流
        1.2.2 运输组织模式现状
        1.2.3 列车开行方案及接续方案优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跨线客流与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研究分析
    2.1 高速铁路客流分析
        2.1.1 高速铁路客流特征
        2.1.2 高速铁路跨线客流特征
    2.2 高速铁路跨线客流输送模式分析
        2.2.1 高速铁路跨线输送模式
        2.2.2 高速铁路跨线客流输送模式适应性分析
    2.3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分析
        2.3.1 列车开行方案定义
        2.3.2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特点
        2.3.3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编制原则
        2.3.4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可行性分析
        2.3.5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必要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关键问题分析
    3.1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影响因素
        3.1.1 客流性质
        3.1.2 车站能力与通过能力
        3.1.3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
        3.1.4 跨线列车上座率
        3.1.5 客流波动系数
        3.1.6 跨线列车安全行车要求
    3.2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和综合维修天窗相关分析
        3.2.1 国外高速铁路设备维修天窗设置
        3.2.2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时间与位置
        3.2.3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受综合维修天窗影响分析
    3.3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合理开行时间域分析
        3.3.1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合理开行时间域概述
        3.3.2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合理开行时间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4.1 模型的建立
        4.1.1 符号及参数说明
        4.1.2 目标函数
        4.1.3 约束条件
        4.1.4 高速铁路跨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建立
    4.2 模型改进
        4.2.1 旅客费用支出与铁路企业收益
        4.2.2 旅客时间最小
    4.3 模型算法设计
        4.3.1 组合优化模型算法
        4.3.2 遗传算法适应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例计算与分析
    5.1 数据准备
    5.2 数据计算
    5.3 算例计算
    5.4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部分程序代码

(3)胶济铁路通道旅客列车开行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既有研究总结与分析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胶济客专旅客列车运输组织现状分析
    2.1 胶济客运专线相关技术条件
        2.1.1 线路及车站概况
        2.1.2 当前运输组织现状
    2.2 运输组织难点分析及建议
        2.2.1 运输组织难点分析
        2.2.2 调整建议
        2.2.3 调整措施
第3章 胶济铁路通道通过能力研究与分析
    3.1 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的差异性分析
        3.1.1 既有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3.1.2 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的差异性
    3.2 胶济客专不同等级旅客列车共线运行下的扣除系数计算
        3.2.1 胶济客运专线基本情况
        3.2.2 标准列车的确定
        3.2.3 客专区段平图通过能力的计算
        3.2.4 动车组与普速列车的混跑模型及扣除系数计算
    3.3 综合维修天窗类型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
        3.3.1 客运专线与常规电气化铁路维修天窗的差异性分析
        3.3.2 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维修天窗对通过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3.3.3 基于V型天窗的胶济客专通过能力影响分析
        3.3.4 基于垂直天窗的胶济客专通过能力影响分析
        3.3.5 胶济客专维修天窗对通过能力影响的分析总结
    3.4 算例分析
第4章 胶济客专旅客列车向胶济线分流研究
    4.1 客运专线与既有线能力分工的一般方法
        4.1.1 分工原则
        4.1.2 分工影响因素
        4.1.3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
    4.2 胶济客专旅客列车分流方案的确定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高速铁路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编制理论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
2 我国高速铁路网旅客换乘需求分析
    2.1 旅客换乘影响因素分析
        2.1.1 铁路角度影响因素
        2.1.2 旅客角度影响因素
    2.2 我国高速铁路换乘客流规模分析
        2.2.1 分级节点系统
        2.2.2 换乘客流OD规模估算方法
        2.2.3 换乘客流OD规模估算结果
        2.2.4 估算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列车接续方案的定义及编制流程设计
    3.1 列车接续方案基础理论
        3.1.1 定义及构成要素
        3.1.2 列车接续的性质
        3.1.3 高速铁路列车接续方案编制影响因素分析
    3.2 列车接续服务设计需求分析
        3.2.1 放射路网接续方案特征分析
        3.2.2 网状路网接续方案特征分析
        3.2.3 接续枢纽列车接续组织分析
        3.2.4 欧洲铁路列车接续给我国高速铁路的启示
    3.3 高速铁路列车接续方案编制流程设计
        3.3.1 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的列车接续方案编制流程
        3.3.2 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编制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周期性列车运行图接续约束生成模型
    4.1 周期性列车接续备选集生成方法
        4.1.1 列车接续备选集
        4.1.2 备选列车接续生成策略
        4.1.3 列车接续枢纽选择
        4.1.4 备选列车接续优化流程分析
    4.2 列车接续冲突
        4.2.1 列车接续冲突的描述
        4.2.2 列车接续判断标准
        4.2.3 列车接续冲突搜索算法
        4.2.4 列车接续冲突消解策略
    4.3 列车接续约束生成模型
        4.3.1 符号说明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案例
        4.4.1 案例介绍
        4.4.2 列车接续备选集
        4.4.3 列车接续冲突
        4.4.4 模型求解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备选列车接续的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
    5.1 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
        5.1.1 PESP模型
        5.1.2 CPF模型
        5.1.3 模型对比
    5.2 列车接续备选条件下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流程
        5.2.1 列车接续固定与备选条件下的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对比分析
        5.2.2 列车接续备选条件下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流程设计
        5.2.3 分类整数圈基
    5.3 基于分类整数圈基的周期性列车运行图编制模型
        5.3.1 决策变量
        5.3.2 目标函数
        5.3.3 约束条件
    5.4 案例
        5.4.1 案例介绍
        5.4.2 模型求解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周期性列车运行图与列车接续方案综合优化
    6.1 优化思想
        6.1.1 列车接续方案编制流程分析
        6.1.2 反馈调整
    6.2 综合优化模型
        6.2.1 符号说明
        6.2.2 优化模型
    6.3 列车接续方案综合优化算法设计
        6.3.1 算法基本思想
        6.3.2 算法步骤
    6.4 案例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一次列车接续
附录B 次列车接续
附录C 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胶济客运专线扩能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胶济客运专线现状
    2.1 胶济客运专线概况
    2.2 胶济客运专线能力利用
        2.2.1 胶济客运专线点、线能力构成
        2.2.2 胶济客运专线的点线能力协调
    2.3 胶济客运专线能力现状
    2.4 济南站能力现状
    2.5 小结
第3章 胶济客运专线通过能力研究
    3.1 胶济客运专线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3.1.1 运输组织方式的影响
        3.1.2 固定设备的影响
    3.2 胶济客运专线通过能力
        3.2.1 客运专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3.2.2 胶济客运专线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
        3.2.3 改造前扣除系数取值分析
        3.2.4 改造前胶济客运专线通过能力
    3.3 小结
第4章 胶济铁路通道分工研究
    4.1 胶济线通过能力
    4.2 线路分工方案
    4.3 枢纽内车站分工方案
        4.3.1 胶济铁路通道两端枢纽现状分析
        4.3.2 济南枢纽改造措施及车站分工方案
    4.4 小结
第5章 扩能改造方案
    5.1 优化运输组织方式
    5.2 牵引供电系统扩能改造
        5.2.1 潍坊西(客)牵引变电所改造方案
        5.2.2 青州北牵引变电所改造方案
        5.2.3 济南客开闭所补强
        5.2.4 牵引供电设备设施补强
        5.2.5 接触线更换工程
        5.2.6 供电维修能力补强
    5.3 胶济线分流改造方案
        5.3.1 通道设备现状
        5.3.2 方案研究
        5.3.3 淄博站改造方案
        5.3.4 潍坊站改造方案
        5.3.5 局部改造工程方案
    5.4 小结
第6章 改造后通过能力计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6.1 平行运行图能力
    6.2 改造后扣除系数取值分析
    6.3 改造后通过能力计算
    6.4 扩能改造工程效益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优化运行图编制技术
    7.1 均衡济南枢纽各站间发车量
    7.2 相邻越行站间的大区间形成多列普速旅客列车追踪运行
    7.3 减少不同等级列车间速差影响
    7.4 选择合理停站方案
    7.5 列车始发时间域优化及合理的备用线
    7.6 缓冲时间的设置
    7.7 远期采用规格化列车运行图
    7.8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济南铁路枢纽示意图
附件2——青岛铁路枢纽示意图
附件3——淄博站改造方案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件4——潍坊站改造方案平面布置示意图

(6)我国高速铁路开展快运业务的模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研究路径及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铁路运输规模经济理论的综述
    2.2 高速铁路开展快运业务的研究综述
3 国内外高速铁路开展快运业务的现状
    3.1 国外高铁快运的发展现状
        3.1.1 国外高铁快运的特征分析
        3.1.2 国外高铁快运列车的发展情况
        3.1.3 国外高铁快运列车的共同特点
    3.2 国内高铁快运的发展现状
        3.2.1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
        3.2.2 我国高铁快运的前期试验情况
        3.2.3 中铁快运开办高铁快递的概况
4 我国高铁对快运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4.1 我国快运市场需求分析
        4.1.1 快运产品的种类分析
        4.1.2 快运产品的市场规模分析
    4.2 我国高铁开展快运的适应性和市场定位
        4.2.1 高铁对快运产品的适应性
        4.2.2 高铁快运的市场定位
5 我国高速铁路开展快运业务的开行模式选择
    5.1 我国高铁快运开行模式的类型
        5.1.1 捎带运输
        5.1.2 利用高铁确认车运输
        5.1.3 客货混编
        5.1.4 高铁货运列车
    5.2 我国高铁快运的技术可行性
        5.2.1 我国高铁快运的技术经济基础
        5.2.2 我国高铁快运的开展原则
        5.2.3 我国高铁快运的限制性条件
    5.3 我国高铁快运开行模式的选择
        5.3.1 四种模式的规模经济表现
        5.3.2 四种模式的技术可行性
6 我国高铁快运业务的运价及成本分析
    6.1 财务评价原理
        6.1.1 成本收益理论
        6.1.2 四种模式的财务评价概述
    6.2 我国高铁快运业务的运价分析
        6.2.1 铁路现行货运价格体系
        6.2.2 铁路现行客运价格体系
        6.2.3 高铁快运的定价方式
    6.3 我国高铁快运业务的成本分析
        6.3.1 行包专列的运输成本结构分析
        6.3.2 高铁客车的运输成本结构分析
        6.3.3 高铁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成本比较
        6.3.4 高铁快运开行模式的成本分析
7 运能富余情况下高铁开行货运列车的财务预评价
    7.1 行包专列和高铁客车的收入成本实证分析
        7.1.1 中铁快运郑州分公司行包专列的运输收入及成本分析
        7.1.2 郑西客专、京广客专河南公司运输收入及成本分析
    7.2 满载情况下开行—列高铁货运列车的运能设计
    7.3 以郑西高铁开行高铁货运列车为例预估收入成本
    7.4 不同客运密度线路开行高铁货运列车的分析
8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本文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模糊重心理论的铁路既有线改建方案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模糊重心决策理论应用现状及前景
    1.4 研究内容
        1.4.1 主要工作
        1.4.2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既有线改建的主要措施和方案影响因素
    2.1 时速200km/h的既有线改建目标和一般原则
        2.1.1 改建的目的
        2.1.2 改建的一般原则
        2.1.3 既有线提速到200km/h目标及改建原则
    2.2 时速200km/h既有线改建的主要技术措施
        2.2.1 线路改建措施
        2.2.2 铁路信号的改造
        2.2.3 车站或线路所
    2.3 影响既有线改建方案的因素
        2.3.1 技术上的可行性
        2.3.2 经济上的合理性
        2.3.3 社会效益
        2.3.4 行车组织的影响
第三章 基于重心模糊理论的既有线改建方案评价模型
    3.1 层次分析法-AHP
        3.1.1 AHP的思想和步骤
        3.1.2 层次分析法的不足
    3.2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3.2.1 FAHP的理论基础和步骤
        3.2.2 模糊综合评价
    3.3 改进的模糊重心决策理论
        3.3.1 基本定义
        3.3.2 理论的改进
    3.4 改进的模糊重心理论既有线改建方案评价模型
        3.4.1 群组FAHP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3.4.2 综合优选数学模型
第四章 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4.1.1 沿线自然特征
        4.1.2 沿线社会和经济特征
        4.1.3 本线主要技术标准
        4.1.4 既有设备概况
    4.2 优选分析与评价
        4.2.1 确定备选方案
        4.2.2 模糊优选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权重的计算
        4.2.3 专家评分
        4.2.4 模糊得分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摆式列车在铁路曲线运行的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基本原理
3 摆式列车特点
4 运行速度计算
5 各类列车的比较
6 展望

(10)关于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速铁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节 高速铁路及其分类
    第二节 高速铁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高速铁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节 高速铁路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设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可能性分析
    第一节 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高速铁路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节 高速铁路的优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世界高速铁路的技术发展
    第一节 发达国家高速铁路的线路技术发展
    第二节 发达国家高速铁路的信号和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
    第三节 发达国家高速铁路的牵引动力设备和车辆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起步与规划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建设经济型高速铁路的需求基础分析
    第一节 我国经济将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需求关联分析
    第三节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分析
    第四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设经济型高速铁路的投资方式与途径
    第一节 国外铁路建设的资金筹措
    第二节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投资能力与方式分析
    第三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投融资分析和续建能力研究
    第四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投资经济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经济型高速铁路建设的基本原则、技术及设备选择
    第一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线路选择
    第三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车站选择
    第四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信号和控制系统选择
    第五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通信系统选择
    第六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机车车辆选择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
    第一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客流调查与组织
    第二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与既有车站的运输组织
    第三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列车运行图
    第四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的行车调度指挥
    第五节 经济型高速铁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运输组织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文研究总结与未来研究展望
查阅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四、胶济铁路开行摆式列车提速的可行性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旅客满意度的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运行组织优化模型[D]. 杨晓霞.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2]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跨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D]. 赵若开.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3]胶济铁路通道旅客列车开行相关问题研究[D]. 高斐.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4]高速铁路周期性列车接续方案编制理论与方法[D]. 郭根材.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2)
  • [5]胶济客运专线扩能改造研究[D]. 王春旭.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2)
  • [6]我国高速铁路开展快运业务的模式评价[D]. 郭幸.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7]摆式列车弃用背后帐:2亿损失谁承担?[N]. 高江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
  • [8]基于模糊重心理论的铁路既有线改建方案评价方法研究[D]. 黄淑.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1)
  • [9]摆式列车在铁路曲线运行的优势[J]. 陈文豪. 路基工程, 2008(04)
  • [10]关于经济型高速铁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D]. 李克勤.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胶济铁路摆车提速的可行性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