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勘探在市区地热调查中的应用

重力勘探在市区地热调查中的应用

一、重力勘探在城市区地热调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晗,卢玮,黄烜,白晨,申云飞[1](2021)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范县地热勘查中对比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以测量地球物理属性为手段,来表征地热系统。以河南范县为例,并针对该区断裂发育,地层横向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的难点,作者选取了6种常用的地热勘查物探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探索最适宜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的物探综合方法,为今后复杂地质条件的地热勘探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借鉴意义。

周文龙[2](2021)在《大同盆地东北部地热区电性结构探测研究》文中指出大同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大同地区面临的能源结构调整问题亟待解决。研究发现大同盆地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而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因其储量大、分布广、可再生、无污染、不受气候影响等特点在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具有重大潜力。因此,对大同盆地地热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开发与利用,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对大同盆地地热资源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浅层。大同盆地东北部地热区地热地质特征响应明显,而为科学可持续的利用该区域的地热资源,则亟需探讨大同盆地东北部地热区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与形成机制,了解研究区地热系统的关键要素(包括热源、热储、盖层等)。因此,本研究首先优选大同盆地东北部天镇、阳高一带作为地热资源的重点研究区域。在研究区内布设十条大地电磁测线、两个大地电磁加密区以及两条音频大地电磁测线,并通过对大地电磁与音频大地电磁原始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Robust估计、远参考等预处理,获取高质量的数据信息;然后,对十条MT测线及两条AMT测线进行Swift分解、GB分解和相位张量分解,确定了测线地下介质二维性较好,采用GB多频多测点分解法统计分析MT及AMT测线地下介质的电性主轴信息,确定了MT及AMT测线的电性主轴方向。另外,采用Niblett-Bostick法计算了上述测线的趋肤深度,最终确定MT及AMT测线的反演深度分别为15km和1km。同时利用相位张量分解法对两个加密区的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维性分析,确定了两个加密区具有三维特性。随后,对MT及AMT测线进行二维反演,对加密区MT测线进行三维反演,综合分析研究大同盆地东北部地热区电性结构特征,并结合已有的地热地质、地球化学及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圈定了GR1高温地热井的位置,确定构建出研究区地热结构模型、地热系统的关键要素及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最终,根据研究区电性结构特征及干热岩地球物理特性,结合地热钻孔GR1、D1判断该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存在的可能性。综合上述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大同盆地地热资源丰富且其东北部为地热资源的重点研究区域,并圈定天镇、阳高加密区为精细化研究区域。(2)精细化电性结构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种不同的地电结构模型,一种电性模型表现为表层低阻层,其下为相对低阻区域,深部有低阻体的存在,深部低阻体与浅部低阻层通过相对高阻区域连通;另一种地电模型,电阻率呈层状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为相对低阻层、高阻层、相对低阻层、低阻层。(3)建立了研究区内的三维地热地质模型,确定研究区的地热系统为高温对流传导型地热系统,并显示了研究区地热系统的关键要素。研究区存在两种类型的地热系统分别为传导型地热系统与对流型地热系统。传导型地热系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热源、热储与盖层分别为部分熔融体,d3电性层与d2电性层;而对流型地热系统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以地热流体为主的地热资源,该系统的热源、热储、盖层分别为深部部分熔融体、太古代变质岩、粘土层,且热源、热储、盖层通过深大断裂连通。(4)研究区内作为热源的部分熔融体来源于两种形式:一种是大同火山群喷发后,未喷出地表的岩浆沿地壳裂隙向盆地NE方向运移形成部分熔融体;另外一种是大同盆地对应华北西部的克拉通破坏,软流圈出现上涌,地幔活动将热量传递给地壳,在板块间挤压作用下使周围边山地壳增厚减压熔融地壳岩层脱水挤压形成部分熔融体。(5)通过MT&AMT的探测结果,圈定了地热资源的范围,确定GR1井地热钻孔的位置,GR1井钻探后获得很高的温度。基于对地热钻孔GR1、D1的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地热资源的热水主要来源于北部山区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同时可以推断研究区有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存在,且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南部干热岩表现为以热动力主导的构造变形,深部热源底辟隆起,由垂向上热传导控制浅部地热资源的形成,而中部干热岩主要为岩浆侵入作用,通过深大断裂,高温异常体在浅部形成。

宫天琦[3](2021)在《基于岩石物理的皖北干热岩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开发新型替代能源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为应对环境问题,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人们对地热能资源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潜力巨大且环境友好的干热岩能源上。虽然业界已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干热岩资源勘探,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对不同温度压力下干热岩的物性研究较为有限,还做不到定量的研究,给干热岩资源的有效开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本论文基于岩石声学测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干热岩源岩(火成岩)试样进行了波速测试和矿物成分分析,获得矿物组成、孔隙度和试样在不同轴压、围压、温度条件下的纵横波速、动态弹性模量等弹性参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火成岩的速度、弹性模量等弹性参数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压力呈正相关关系。结合等效介质模型、孔隙流体物性计算和Gassmann流体替代理论,计算不同温压条件下干热岩的纵横波速度、弹性模量等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与火成岩测试结果相似,干热岩的弹性参数与温度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与压力呈正相关关系,其密度与压力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其数值大于火成岩测试结果。在此基础上,以弹性波理论为基础,通过有限差分法方法,正演模拟二维模型相对应的地震剖面,分析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干热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对比其运动学与动力学规律,优选敏感地震属性,可为研究区干热岩勘探提供方法参考。总之,本文通过将实验测试、岩石物理分析和地震剖面正演等技术方法相结合,系统研究了皖北干热岩的岩石物理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可为皖北干热岩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关键参数支撑。

李丛,张平,代磊,李中明,任伟,袁青松,张栋,李鹏飞,刘家橙[4](2021)在《综合物探在中深层地热勘查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重力异常是地层不同规模、形态以及埋深的非均匀地质体的综合响应,通过分析重力异常信息,可以探测区域地质构造、隐伏构造以及地层分布规律.在阐明区域地质概况及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特殊的场地环境及干扰因素,提出了以重力勘探法为主,地震方法为辅助手段的综合物探组合模式,并且研究了综合物探的可行性和互补性,通过实验数据和实际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很好的识别地质体边界和断层,推断断裂分布规律,确定具有控热构造的储层位置.本文通过研究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给出钻井建议,从而解决了地质结构不清、目标不明、钻探风险很大等地质问题.通过地热井验证表明,水温水量达标,地热供暖效果良好,充分发挥了地球物理方法在中深层地热勘查中的作用.

刘海[5](2020)在《皖江经济带地热系统成因及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皖江经济带地处安徽省中南部,受断裂构造及其活动性控制,隆起山地和断陷盆地相间发育,为区内地热资源的成生与赋存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造就了该区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文以皖江经济带地热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地热地温场及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阐明了区内地热系统控制因素与形成条件,揭示了地热水的补给来源、赋存环境及其在循环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混合作用等;厘清了地热资源形成的盖层、热储层、来源及通道等要素特征,构建了本区的地热系统成因概念模型;基于地热系统成因分析,对区内地热资源进行了分区,圈定了典型地热田,评价了其地热资源量和地热水质量,提出找热靶区,可为皖江经济带乃至安徽省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皖江经济带地热资源发育规律。本区地热资源发育受地壳厚度、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区内地热资源主要发育在地壳厚度较薄、大地热流值较高的庐枞盆地、大别山隆起、巢湖穹断褶带等构造单元内,热水多出露在北东向、近东西向控热断裂构造和北西向导水断裂构造控制的交汇处。(2)研究区地热资源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上地幔传导热,大别山隆起区、庐枞盆地等构造活动强烈地区存在岩石放射性元素锐变热以及岩浆活动的余热。大地热流值在33.56m W/m2~156.42m W/m2之间(均值79.20 m W/m2),地热地温梯度在1.59℃/100m~5.49℃/100m(均值3.41℃/100m),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根据测温曲线升温特征,将其划分为线性升温型、稳定不变型、跳跃突变型以及先升后降型四种地温增温类型。线性增温型和稳定不变型热量传递表现为热传导形式,跳跃突变和先升后降型热量传递表现为热对流形式。(3)研究区热水水化学类型变化多样且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庐枞盆地、定远盆地以及巢湖穹断褶带等构造单元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HCO3-Ca?Mg型;大别山隆起、江南台隆等构造单元水化学类型为HCO3-Na、HCO3?SO4?Na型;合肥盆地等中新生代盆地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Cl-Na型。隆起山地地热水水岩相互作用程度较低,TDS较低,沿水流路径主要发生长石矿物、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等矿物溶解作用,沉积盆地地热水水岩相互作用有所提高,TDS较高,水岩相互作用表现为岩盐溶解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4)研究区发育碳酸盐岩类、碎屑岩类、岩浆岩类、变质岩类四类热储。合肥断陷盆地碎屑岩类热储温度为60℃~70℃,定远盆地碳酸盐岩类热储温度在50℃~75℃之间,庐枞断陷盆地碳酸盐岩类热储热储温度为75~100℃,大别山隆起及江南台隆岩浆岩与变质岩热储温度在110℃~120℃,巢湖穹断褶带碳酸盐岩类热储温度在60℃~100℃之间。热储埋深在931.80~2641.69m之间,热储循环深度在961.80 m~2671.37m。各热储地热水主要接受现代大气降水补给,补给区高程在416.67~1183.33m,沉积盆地碎屑岩类热储处于封闭状态,存在少量“古沉积水”,地下冷水混合不明显;碳酸盐岩类、岩浆岩类及变质岩类热储等隆起山地热储处于半开放~开放状,冷热水混合作用强烈,地下冷水混合混入比例在60%~88%之间。(5)构建了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和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2类地热系统成因概念模型。沉积盆地地热系统热储层(碎屑盐岩类、碳酸盐岩类)连续分布,且有较厚的隔热盖层,热水经深循环在正常地温梯度下由地壳内部获得热量后沿岩层断裂主要以热传导方式上涌,经地热钻孔揭露而形成地热资源。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热储(碳酸盐岩类、花岗岩类、变质岩类)发育于断裂带中,大气降水(或地表水)沿着导水断裂至其交汇的深大断裂而向深部循环,在深部高温、高压的驱动下,地热能被流体携带着主要以热对流方式向地表运移,在断裂交汇处形成温泉或人工钻孔揭露。(6)估算研究区地热资源总储量为1.35×1015KJ,可开采量为2.63×1014KJ,开采资源量可达2.95×107W。大别山隆起、巢湖穹断褶带可作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靶区。

李杰[6](2020)在《大地电磁与地热资料二维联合反演研究》文中指出地球物理有多种物探方法,每种方法只能对地下单一物性参数进行反演,联合反演是基于地下地质体的物性参数分布具有相似的结构,通过两种或多种方法共同反演,减少单一方法反演的多解性。大地电磁测深法是电法勘探中重要的分支方法,具有探测深度大,成本低,工作简便等优点,在地球物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地热资源是新型能源的典型代表,是一种清洁低碳、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是新的研究重点,其埋深范围和物性参数差异特征为联合反演提供了可能。论文研究了基于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的大地电磁二维正反演,介绍了三角形网格的优势、特点以及在计算中与矩形网格的差别,使用Triangle开源代码进行剖分,与标准模型的参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正演代码的正确性。反演部分使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介绍了该方法的起源和优势,重点推导了适用于非结构化网格反演的模型约束项。建立复杂异常体模型进行正反演计算,验证非结构化网格的优势。地热部分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推导适用于地温场的热传导微分方程,进行地温场数值模拟,研究了热导率分布对地温场的影响,探讨了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使用地下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值作为观测数据来反演地下热导率参数分布,探讨地热资料反演的可能性。联合反演部分通过对比两种单方法反演的结果,探讨了在钻井数量和深度信息有限的情况下,结合大地电磁方法反演地下热导率参数分布,对于圈定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贾慧涛,廖圣柱,盛勇,徐子桥[7](2020)在《微动勘探技术在城市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城市地质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建设城市,需要进行城市地质调查弄清城市地质条件。在常规物探手段难以适用于复杂城市环境的情况下,该文结合实例,探讨了一种高效方便、高精度的微动勘探方法。

吴强[8](2018)在《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地热能作为清洁能源,集热、矿、水于一体,可应用于发电、供暖、务农、行医、旅游,能在一定程度减少煤、天然气、石油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复杂,以断裂裂隙为储热构造的对流型地热田在我国广泛分布。这类地热往往具有医用价值和商业价值,能显着带动当地的旅游业。针对此类地热田的地球物理方法应用研究处于欠缺阶段,物探方法存在盲目使用的情况,因此研究地球物理方法在此类地热田中的应用,提出合适的方法组合能对后续这类地热田勘探的方法选择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在论文中,首先对地热田的热源、地热类型、地热成因以及地热勘探中重要参数-地温场进行了阐述。重点对研究区的地热成因、类型进行了讨论,并说明了在中低温对流型地热勘探中地温异常对寻找地热的储热构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其次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的特点出发,选择了磁法、激电测深、CSAMT、AMT作为此类地热勘探的地球物理方法。分析了地磁场的组成成分,正常场的求取以及从地磁场中提取、分离地磁异常的方法,再从温度、地下水对岩石的磁性的影响出发,理论上说明了磁力测量在研究区的可行性。推导了大地电磁法和电偶极场的视电阻率公式,从理论上说明了二者电磁场可以等效的条件,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验证了远区场下的CSAMT视电阻率与AMT的视电阻率异同。根据对流型地热田的特点,设计了对应的电阻率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了TM模式的视电阻率对异常的分辨能力,为CSAMT、AMT的处理、解释提供正演基础。最后通过将前期选择的方法应用于九华山地热,说明了各个方法在勘探中的应用思路以及方法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证实了选择的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针对中低温对流型地热勘探的组合地球物理方法。

卢文华[9](2016)在《辽宁省绥中地区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热作为一种宝贵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它拥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从古至今,人类不断的将地热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它不仅可以用来发电,取暖,还能用于医疗等方面。绥中地区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若通过充分开采和利用地热资源,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利好机会。但如何高效的开采利用这些潜在的地热资源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地热资源通常存储在比较复杂的断裂构造交汇发育地带,因此需要采用物探方法进行勘查。本文通过对绥中两个测区(闫家沟和永安)分别开展地热地球物理勘探研究,并结合测区的地质构造,地层等特征进行分析,分别初步推断出各测区热储断裂构造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奠定基础。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成果:(1)查明绥中地区地热类型属于火山岩盆地传导对流复合型地热,热储的埋藏分布受岩性及地质构造控制,其热源与深部基性岩浆源有关,通过盆地内深大断裂带源源不断地向上供给热能。(2)通过对闫家沟测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推断测区存在一条深大的地热储存构造带,构造宽度为40m80m左右,走向为北西方向,倾斜西南,为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探明了有利靶区。(3)永安测区结合了重力,磁法,可控源大地电磁等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综合解释推测出6条断裂带,其中F1为规模较大的断裂,其余5条为浅层断裂,F1断裂是该测区主要的地下热水储存断裂和导水断裂,其破碎带为深部地热水循环和富集提供储水空间。(4)结合绥中区域大构造以及测区地热构造进行综合分析,推测闫家沟和永安测区地热构造均为区域构造的次生断裂带,次级裂隙发育带和断裂带对于地下热水的富集和运移十分有利。

陈雄[10](2016)在《地球物理方法在干热岩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传统化石能源的短缺问题及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开发新型替代能源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已知各种新型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核能以及地热能等。其中的地热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清洁性、可再生性和广泛分布性。干热岩是地壳内的不含流体或很少流体的高温岩体,是地热资源的重要分支之一,储量巨大,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地热田勘查中应用的地球物理探查方法技术仍然是传统找矿方法,解释手段也没有更新。因此如何在众多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中选取具有针对性的一种或几种有效的干热岩勘查方法,提高勘探精度和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前人工作成果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了如何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技术进行地热田尤其是干热岩的勘探,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具体研究内容有:首先在仔细分析收集的地热勘探文章及报告中的成功实例后,分析其中应用到的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并依照在干热岩勘查开发过程中的不同用途将其分类,突出这些地球物理方法的各自特点;其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岩石的各种地球物理参数在地热储层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变化,主要包括岩石的电阻率、极化率、磁性、密度、以及弹性波速。其中电阻率对温度的变化相关性良好,是通过电阻率反演温度的基础;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建立地质模型,从热传递原理出发,编程计算大地介质模型温度分布情况,分析地下介质温度分布与介质热导率的关系,得出干热岩热储的形成与持续热源、导热通道、低热导率的盖层关系密切;根据电阻率与温度相关关系将温度模型转化成电阻率模型,然后从电磁法原理出发,推导方程,并编程对该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分析电磁响应与温度的相关关系,加深对干热岩电磁响应方面的认识,为电磁反演资料解释温度提供基础;文章通过分析岩石物性资料以及物探方法的特点,再结合地层介质温度和大地电磁响应模拟计算分析,提出一套干热岩探测技术手段。即首先用红外遥感资料圈定地面热异常,分析其规律,然后通过处理重磁资料获取区域构造、断层等信息,圈定地热详查靶区,然后用可控源—高精度大深度电磁测深方法探测,最终确定干热岩储层位置及规模,确定井位。最后介绍利用该技术手段进行干热岩探测的实例,对比钻井测温结果和电磁解释结果,研究通过电磁测量电阻率探查地热田构造和温度的解释技术,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探测手段的有效性,为以后地热田和干热岩探测提供技术参考。

二、重力勘探在城市区地热调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力勘探在城市区地热调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范县地热勘查中对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1 地质特征
        1.1.1 构造特征
        1.1.2 地层特征
    1.2 地球物理特征
        1.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1.2.2 区域磁场特征
        1.2.3 电性特征
2 方法技术
3 数据分析
    3.1 高精度重力成果
    3.2 电(磁)法勘探成果
    3.3 微动探测成果
    3.4 地震波频率谐振勘探成果
        3.4.1 地层分布特征
        3.4.2 断裂分布特征
    3.5 汞气与氡气测量成果
4 物探方法综合分析
5 结论

(2)大同盆地东北部地热区电性结构探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地热资源勘探研究现状
        1.2.1 地热资源研究现状
        1.2.2 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探研究现状
    1.3 大同盆地地热资源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的研究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大同盆地区域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构造演化
        2.1.2 区域断裂特征
        2.1.3 区域地层特征
    2.2 区域构造活动
        2.2.1 火山活动
        2.2.2 地震活动
        2.2.3 盆地形成与不均匀升降
    2.3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3.1 大地电磁与地震勘探
        2.3.2 区域重磁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地电磁与音频大地电磁法
    3.1 基本原理
        3.1.1 Maxwell方程组
        3.1.2 趋肤深度
        3.1.3 视电阻率与相位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1 傅里叶时频变换
        3.2.2 Roubust处理技术
        3.2.3 维性分析与张量分解
    3.3 二维反演理论
    3.4 三维反演理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
    4.1 数据采集
        4.1.1 测点布置
        4.1.2 远参考道技术
    4.2 MT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L1-L10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2.2 加密区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3 AMT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T&AMT数据反演
    5.1 MT反演结果
        5.1.1 MT二维反演
        5.1.2 MT三维反演
    5.2 AMT反演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区地热资源综合分析研究
    6.1 研究区电性结构分析
        6.1.1 对流型地热系统
        6.1.2 传导型地热系统
    6.2 研究区地热系统分析
        6.2.1 大同盆地地热区的热源分析
        6.2.2 地热资源的控热断裂
        6.2.3 地热资源的储层与盖层
    6.3 大同盆地GR1 钻孔
        6.3.1 地层岩性与测温曲线
        6.3.2 钻孔水文特征
        6.3.3 钻孔周围的电性结构特征
    6.4 研究区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分析
        6.4.1 部分熔融体的来源
        6.4.2 大同盆地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
    6.5 干热岩存在的可能性
        6.5.1 干热岩的基本特性与地球物理特征
        6.5.2 干热岩的勘探准则
        6.5.3 研究区与米尔福德干热岩区的对比分析
        6.5.4 研究区干热岩探查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岩石物理的皖北干热岩地震响应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基本原理
    2.1 等效介质理论
    2.2 流体替代理论
    2.3 地震属性技术
3 研究区地质概况
    3.1 自然地理概况及水文特征
    3.2 地层特征
    3.3 构造及地应力特征
    3.4 大地热流特征
4 火成岩岩石物理特征研究
    4.1 岩样制备及测试方法
    4.2 实验方案
    4.3 火成岩岩性特征
    4.4 流体物性特征
    4.5 基于流体替代的干热岩岩性特征
    4.6 小结
5 干热岩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5.1 地层压力对干热岩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
    5.2 孔隙压力对干热岩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
    5.3 温度对干热岩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
    5.4 小结
6 干热岩地震属性特征研究
    6.1 干热岩的地震属性特征
    6.2 不同地层压力下干热岩的地震属性特征
    6.3 不同孔隙压力下干热岩的地震属性特征
    6.4 不同温度下干热岩的地震属性特征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综合物探在中深层地热勘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综合物探方法及研究思路
2 重力数值模拟研究
3 重力数据处理解释及地震成果联合应用
    3.1 重力勘探法数据处理方法
        (1)向上延拓
        (2)导数计算
        (1)水平一次导数
        (2)垂向二阶导数
    3.2 重力数据处理
        ( 1) 向上延拓
        (2)水平一阶导数
        (3)垂向二阶导数
    3.3 重力数据地质构造解释
        ( 1) 断裂构造解释原则
        (2)定量正演模拟法
        (3)重力热储层正演定量解释
    3.4 地震勘探成果应用
4 钻探验证
5 结论

(5)皖江经济带地热系统成因及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热系统成因类型划分
        1.2.2 地下热水流动模式及成因研究
        1.2.3 地热流体热储环境
        1.2.4 控热因素
        1.2.5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6 研究区地热研究现状
        1.2.7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皖江经济带地热地质背景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2 地质背景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岩浆岩
    2.3 水文地质特征
        2.3.1 水文地质单元
        2.3.2 含水系统特征
        2.3.3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2.4 地壳深部构造特征
        2.4.1 地壳物理场特征
        2.4.2 莫霍面变化特征
        2.4.3 居里面变化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热资源分布及形成条件
    3.1 地热资源概况
    3.2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3.2.1 地壳厚度制约地热资源分布
        3.2.2 构造演化活动对地热资源的控制作用
        3.2.3 断裂构造控制地热资源出露
        3.2.4 褶皱构造对地热资源的控制作用
    3.3 地热田形成条件
        3.3.1 地表温度异常特征
        3.3.2 地热田分区特征
        3.3.3 典型地热田形成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温场及大地热流特征
    4.1 测温及热导率测试
    4.2 地温场特征
        4.2.1 地温梯度特征
        4.2.2 水平地温特征
        4.2.3 垂向地温特征
        4.2.4 地温传递控制模式
    4.3 大地热流特征
    4.4 地温场控制因素分析
        4.4.1 区域构造演化控制热源分配
        4.4.2 地质构造控制地温场分布
        4.4.3 岩浆余热对大地热流的影响
        4.4.4 地壳岩石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热流体形成机制研究
    5.1 样品采集和测试
    5.2 地热流体宏量组分特征
        5.2.1 地热流体宏量元素含量
        5.2.2 地热流体化学类型
        5.2.3 宏量组分相关性特征
    5.3 微量组分特征
        5.3.1 微量组分含量
        5.3.2 微量组分相关性
    5.4 地热流体同位素特征
        5.4.1 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5.4.2 地热流体滞留时间及赋存环境
        5.4.3 地热流体补给效应分析
    5.5 地热流体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5.5.1 水岩相互作用程度
        5.5.2 矿物饱和指数特征
        5.5.3 主要离子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热系统成因模式研究
    6.1 地热系统形成要素特征
        6.1.1 热储与盖层特征
        6.1.2 地热流体通道
        6.1.3 热源与水源
    6.2 地热系统热储温度估算
        6.2.1 阳离子地热温标
        6.2.2 SiO_2地热温标
        6.2.3 地球化学热动力温标
        6.2.4 热储温度范围
    6.3 热储深部循环特征
        6.3.1 热储埋深
        6.3.2 循环深度特征
    6.4 地热系统成因模式研究
        6.4.1 成因类型划分
        6.4.2 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成因模式
        6.4.3 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成因模式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7.1 地热资源分区
    7.2 地热资源量评价
        7.2.1 地热资源储量
        7.2.2 地热资源可开采热量
        7.2.3 地热流体开采资源量
    7.3 地热水质量评价
        7.3.1 理疗热矿水评价
        7.3.2 生活饮用水评价
        7.3.3 地热水腐蚀性评价
        7.3.4 碳酸钙结垢评价
    7.4 地热勘查靶区评价
        7.4.1 评价指标选取
        7.4.2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7.4.3 勘查靶区划分
    7.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大地电磁与地热资料二维联合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大地电磁法二维正反演研究现状
    1.2 地热勘探研究现状
        1.2.1 地热资源概况
        1.2.2 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1.2.3 地热资料研究现状
    1.3 联合反演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大地电磁二维正反演
    2.1 大地电磁二维边值问题
        2.1.1 Maxwell方程组
        2.1.2 电磁场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2.1.3 变分问题
    2.2 大地电磁二维有限元正演理论
        2.2.1 非结构化网格原理
        2.2.2 单元分析
        2.2.3 大型稀疏矩阵存储
        2.2.4 辅助场、视电阻率、阻抗相位计算
    2.3 大地电磁二维正演算法验证
    2.4 反演理论
        2.4.1 反演目标函数
        2.4.2 有限内存拟牛顿法
        2.4.3 目标函数梯度
        2.4.4 反演停止条件
    2.5 低阻模型算例
    2.6 倾斜模型算例
        2.6.1 倾斜异常体模型正演
        2.6.2 理论合成数据反演
3 地热资料二维正反演
    3.1 地温场正演理论
        3.1.1 热传导方程
        3.1.2 边界条件
        3.1.3 加权余量推导
    3.2 均匀半空间地温场验证
    3.3 高热导率模型算例
        3.3.0 地温场计算
        3.3.1 正演数据取值
        3.3.2 理论合成数据反演
    3.4 导热通道模型算例
        3.4.1 地温场计算
        3.4.2 理论合成数据反演
4 基于交叉梯度的二维联合反演
    4.1 二维交叉梯度函数
    4.2 联合反演网格
        4.2.1 矩形网格单元分析
        4.2.2 联合反演网格选取
    4.3 联合反演目标函数和目标函数梯度求解
    4.4 联合反演流程
    4.5 低阻高热导率模型算例
        4.5.1 电阻率参数反演
        4.5.2 热导率参数反演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微动勘探技术在城市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城市地质总体情况
    1.1 城市地质环境
    1.2 城市地质资源
    1.3 城市地下空间
2 常规物探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局限性
3 微动勘探的特点及优势
4 应用实例
5 总结

(8)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
第2章 地热及地温场测量
    2.1 地热田成因及类型
        2.1.1 地热田热源
        2.1.2 地热田类型
        2.1.3 研究区地热类型及成因
    2.2 地温场
    2.3 地热异常
    2.4 米温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热勘查中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
    3.1 磁法
        3.1.1 地磁场的构成
        3.1.2 正常地磁场-球谐分析
        3.1.3 温度对岩矿石的影响分析
        3.1.4 磁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2 大功率激发极化法
        3.2.1 直流电场中的视电阻率推导
        3.2.2 岩矿石的激发极化特性分析
    3.3 大地电磁法
        3.3.1 电磁场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3.3.2 均匀介质中的大地电磁场及卡尼亚电阻率推导
        3.3.3 谐变偶极子场源的电磁场及卡尼亚电阻率推导
    3.4 大地电磁法测深正演数值模拟
        3.4.1 边值问题和变分问题
        3.4.2 有限单元法分析
        3.4.3 二维正演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用实例—九华山地热勘查
    4.1 地形、地质概况
        4.1.1 地形地貌
        4.1.2 地层岩性
        4.1.3 断裂构造
    4.2 水文地质概况
        4.2.1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
        4.2.2 地下水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4.2.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4.3 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4.3.1 米温测量
        4.3.2 磁法
        4.3.3 激电测深
        4.3.4 CSAMT、AMT
        4.3.5 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辽宁省绥中地区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勘探研究现状
        1.2.1 国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勘探研究现状
        1.2.2 国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勘探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2.区域地质特征及地热储模型分析
    2.1 地形地貌特征
    2.2 地层与地质构造特征
        2.2.1 地层
        2.2.2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2.2.3 水系分布及水文地质
    2.3 绥中地区地热田成因分析及热储概念模型
        2.3.1 地热田成因分析
        2.3.2 热储概念模型
3.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3.1 地球物理勘探原理
        3.1.1 重力勘探
        3.1.2 磁法勘探
        3.1.3 电法勘探
    3.2 综合地球物理地热勘探
4 地球物理方法在绥中地区寻找地热实例研究
    4.1 闫家沟测区地热地球物理应用研究
        4.1.1 闫家沟测区地质概况
        4.1.2 闫家沟测区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解释与分析
        4.1.3 闫家沟测区地球物理勘探小结
    4.2 永安测区地热地球物理应用研究
        4.2.1 永安测区地质概况
        4.2.2 永安测区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解释与分析
        4.2.3 永安测区地球物理勘探小结
    4.3 绥中地区地球物理勘探寻找地热综合解释与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地球物理方法在干热岩勘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地热能
        1.1.2 地球内部热量传递
        1.1.3 地热田分类
    1.2 资源勘查与利用现状
        1.2.1 我国地热资源调查概况
        1.2.2 地热地球物理勘查现状
        1.2.3 国内外干热岩开发现状
    1.3 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本文创新点及内容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干热岩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技术
    2.1 干热岩远景区圈定方法
        2.1.1 遥感方法
        2.1.2 大地热流测量
        2.1.3 浅层测温方法
    2.2 构造探测方法
        2.2.1 磁法
        2.2.2 重力方法
        2.2.3 地震方法
        2.2.4 大地电磁
    2.3 电阻率探测方法
        2.3.1 大地电磁
        2.3.2 可控源电磁法
    2.4 干热岩开采监测方法
        2.4.1 井中地球物理方法
        2.4.2 微震方法
        2.4.3 自然电场法
    2.5 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干热岩储层岩石的物理学性质
    3.1 岩石热学参数
        3.1.1 地球的温度场
        3.1.2 岩石导热率
    3.2 温度对岩石电阻率的影响
        3.2.1 理论分析
        3.2.2 实验室实测分析
    3.3 温度对岩石磁性的影响
    3.4 压力对岩石密度的影响
    3.5 温度对岩石波速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热岩温度场模拟
    4.1 热传递方程
        4.1.1 热传递方程的导出
        4.1.2 初始条件
        4.1.3 边界条件
    4.2 有限元在热传递模拟计算中的应用
        4.2.1 加权余量法的推导
        4.2.2 网格剖分及单元分析
        4.2.3 总体合成
        4.2.4 非稳定温度场间 ?t选取原则
    4.3 大地温度场模拟计算
        4.3.1 程序求解过程
        4.3.2 测试模型:高温侵入体
        4.3.3 模型 1:不同热导率岩层的影响
        4.3.4 模型 2:不透热盖层的影响
        4.3.5 模型 3:底界面不同热流值影响
        4.3.6 模型 4:导热通道的影响
        4.3.7 模型 5:综合因素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干热岩储层的大地电磁模拟
    5.1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到大地电磁方程
        5.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5.1.2 大地电磁正演理论
    5.2 有限元在大地电磁正演中的应用
        5.2.1 变分问题
        5.2.2 网格剖分
        5.2.3 总体合成
        5.2.4 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
    5.3 大地电磁二维正演计算
        5.3.1 模型计算
        5.3.2 地热田响应实例计算
        5.3.3 温度变化与电磁响应变化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贵德扎仓沟干热岩地热地球物理勘查研究
    6.1 勘查区地质条件和地热地质条件
        6.1.1 勘查区地质情况
        6.1.2 勘查区地热地质情况
        6.1.3 勘查区前人勘查结果
    6.2 遥感和重力数据处理及解释
        6.2.1 勘查区遥感数据处理和解译
        6.2.2 勘查区重力数据处理和解译
    6.3 大深度电法勘探及解释
        6.3.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6.3.2 EH4连续电导剖面测量
        6.3.3 数据处理
        6.3.4 探测结果反演
    6.4 地球物理勘查结果分析
    6.5 后期钻井结果对比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重力勘探在城市区地热调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范县地热勘查中对比试验研究[J]. 张晗,卢玮,黄烜,白晨,申云飞. 地质装备, 2021(04)
  • [2]大同盆地东北部地热区电性结构探测研究[D]. 周文龙. 中国地质大学, 2021
  • [3]基于岩石物理的皖北干热岩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 宫天琦.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综合物探在中深层地热勘查的应用研究[J]. 李丛,张平,代磊,李中明,任伟,袁青松,张栋,李鹏飞,刘家橙.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1(02)
  • [5]皖江经济带地热系统成因及开发利用研究[D]. 刘海.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 [6]大地电磁与地热资料二维联合反演研究[D]. 李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7]微动勘探技术在城市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 贾慧涛,廖圣柱,盛勇,徐子桥. 安徽地质, 2020(01)
  • [8]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 吴强.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9]辽宁省绥中地区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应用研究[D]. 卢文华. 东华理工大学, 2016(08)
  • [10]地球物理方法在干热岩勘查中的应用研究[D]. 陈雄. 吉林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重力勘探在市区地热调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