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保护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

阴极保护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

一、阴极保护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南源[1](2020)在《南海M油田注水可行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南海M油田地质油藏特征复杂,断层多且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强,平面上连通性复杂,地层能量供给不足,油田自投产以来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产量递减快,预测在天然能量开发条件下油田最终采收率低,为改善该油田开发效果,急需注水补充地层能量。通过开展注水可行性评价及分析,可以为该油田注水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和基础参数支持。本文以南海M油田目的储层特征和注入水水质为基础进行研究,开展了储层物性分析、储层岩石特征分析、注水水质分析、储层伤害评价研究、注水结垢成因分析及结垢趋势预测、注入水处理药剂筛选实验、地层吸水能力计算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水源井水B较水源井水A更适合作为M油田目的层注入水。在水处理时需要进行杀菌处理;在25-6(0℃条件下,注入水为水源井水B能满足N80钢防腐要求;而海水在25℃时对管线腐蚀较小,但随着温度升高,有可能导致管线的腐蚀,不能满足注入要求,需要进行缓蚀处理。通过结垢预测分析得出水源井水B较水源井水A和海水更适合作为注入水水源,选择的优先顺序依次为:水源井水B>水源井水A地层水>海水。通过速敏、水敏实验分析,可以确定M油田目的层具有弱速敏和强水敏特征,采用2种水源井水和海水作为注入水源时不会引起强的敏感性伤害,但在低矿化度水进入地层时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目的层临界注入流量为5ml/min;注入渗流速度不应超过80m/d。目的层地层吸水能力高,需要注入压力小,在注入过程中无论多小的注入压力均会造成地层渗透率的伤害。目的层的建议注入量为134-156m3/d,临界注入量为178m3/d。通过该研究,建立一套适合M油田的注水水质指标,对储层伤害的影响因素、注水结垢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研究,对注水工艺参数研究设计。既可以为油田注水水质处理提供依据,同时为油田储层保护和注水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和基础参数支持。

王喜鑫[2](2019)在《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储层质量差异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孔一段(Ek1)是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开发的典型目标之一。王官屯地区构造复杂、断块破碎、多物源等因素使得孔一段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质量差异明显,注采矛盾突出,制约了该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本文综合利用地震、测井以及岩心化验分析数据对断层活动、物源水系、沉积微相以及成岩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应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了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采用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分级评价方法对储层质量进行分级评价,总结每种类型储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沉积条件、成岩作用以及同沉积断层活动对储层质量的控制,总结了优质储层的成因,建立了优质储层形成模式,揭示了优质储层分布规律。应用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储层质量分级评价方法,将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储层分为三类,Ⅰ类、Ⅱ类储层主要位于心滩、辫状水道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部,碎屑粒径粒径较大,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间溶孔,喉道类型以缩颈喉道为主,Ⅰ类储层孔隙度大于22%,渗透率大于230×10-3μm2,Ⅱ类储层孔隙度在13%~22%之间,渗透率在100×10-3μm2~230×10-3μm2;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获取了孔一段储层全孔隙尺寸分布,半径大于100μm的孔隙控制储层的储集性,半径在0.6μm~20μm的孔隙和喉道控制储层的渗透性。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受控于西北沧县隆起和东南徐黑凸起两物源,塑性岩屑含量的差异对物性影响较小,石英和长石的含量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储层孔隙度随石英和长石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王官屯地区孔一段经历了中等-强压实作用,当压实率小于60%时,压实作用不是储层减孔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主要以碳酸盐胶结为主,靠近砂泥岩界面处碳酸盐胶结作用较强,由于高岭石具有较弱的离子交换能力,使得碎屑颗粒表现为亲油特性,易于油气聚集,抑制了晚期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储层起保孔作用;孔东断层下降盘溶蚀孔隙较为发育,当溶蚀孔面孔率大于3.5%时,溶蚀对储层有明显的增孔作用,但对渗透率没有明显的改善。孔东断层在枣Ⅱ、Ⅲ油组沉积时期活动强烈,产生的地震泵抽吸作用很强,抽吸来的酸性流体易于向孔东下降盘储层运移,形成更多的溶蚀孔隙;平面上,在官3井区附近孔东断层活动性最强,溶蚀孔隙也更加发育;孔东断层活动性越强,断层两侧砂岩厚度差值越大;孔东断层活动性较强部位,下降盘碎屑颗粒粒径较大,上升盘碎屑颗粒粒径较小;对于孔东断层下降盘,沉积微相、粒度以及胶结物含量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而对于孔东断层上升盘,沉积微相和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应用微米CT和水驱实验研究了水驱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储层原始孔隙结构、粘土矿物含量和类型是水驱过程中储层质量变化的主控因素,对于原始物性较好、孔喉尺寸较大的储层,在注水初期,蒙脱石吸水膨胀占主导作用,孔喉尺寸降低,储层物性变差,注水后期,微小颗粒迁移起主导作用,孔喉尺寸增加,物性变好;对于原始物性较差、孔喉尺寸较小的储层,在注水初期,注入水驱动微小颗粒迁移起主导作用,使得孔隙度升高,在注水后期,粘土矿物吸水膨胀占主导作用,使得储集空间变小,物性变差。

曲国辉[3](2017)在《复杂断块油田储层特征及注水技术政策研究 ——以北部湾盆地花场地区流一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中、新生代存在大量断块油田,其注水开发技术政策受着储层物性的控制,本文试图以花场地区为例,在储层的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胶结物、孔喉特征、成岩作用和非均质性的研究基础之上,对储层的敏感性、注水技术政策和生产措施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为断块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热解Tmax、X-衍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分析、压汞实验、敏感性实验、物模实验以及油藏工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主要研究了花场地区成岩演化阶段、储层孔喉特征、储层骨架颗粒特点、储层胶结物特点、吸水特征、分注界限和注水技术政策等。镜下薄片观察发现,该油田流一段储层的岩屑为石英质(变质岩岩屑),具有极强的抗压实能力和良好的“护孔作用”,因此,将石英、燧石和石英质岩屑归为石英类碎屑成分。这样,原来认为流一段的砂岩为岩屑砂岩,实际上为长石石英砂岩。填隙物类型主要为泥质和碳酸盐矿物,使得储层的敏感性较强。该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研究异常高孔带,创造性的将中成岩阶段A2亚期进一步细分为A21和A22。全区发育四个异常高孔带,中深层主要为干酪根降解产生的有机酸和粘土矿物转化产生的无机酸溶蚀储层形成,最终确定了该地区勘探深度下限为4050米。应用多种数学方法、油藏工程方法和物模实验结合地质开展了注水技术政策的研究,建立了考虑气油比、边底水能量的合理注采比计算方程,推导了笼统注水时高、低渗层的产量公式,并用长岩心双管并联模拟实验加以验证,确定了花场油田的分注动用界限为渗透率级差大于5,优选酸化和分注作为降压增注首选措施。确定了各断块的合理注采比为1.11.2,合理压力恢复速度为0.571.45MPa/a,各断块合理采油速度为0.9%1.6%,合理注入速度为1%1.95%、合理井距为250280m,合理注采井数比为0.50.76。建议应用分层注水解决吸水剖面不均匀和注水压力高等的问题,并优选土酸开展酸化解堵,实现降压增注。

程坚[4](2017)在《ZY采油三厂明六号站管线微生物腐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在我国很多油田处于开采阶段的中后期,加上多次注水回采和注水驱油技术的应用,导致石油含水量达80%以上,水中所含高浓度离子和微生物能造成管线腐蚀、穿孔、阻塞,给油田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研究防治管线腐蚀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ZY油田采油三厂明六号站油田采出水为主要研究对象,测量了采出水具体组成情况,采用HPLC法、铬酸钡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绝迹稀释法测量溶液中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和细菌数量,同时得到了管线单井含水情况、油田采出水其它理化特性和SRB的生长特性曲线。结果如下:测得Cl-浓度为39.787g/L,SO42-浓度为130mg/L,Na+浓度为 23.029g/L,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细菌含量为700个/mL,腐生菌7×106个/mL,铁细菌1.1×109个/mL,SRB生长经历了对数期(0d到4d),稳定期(4d到10d)和衰亡期(10d到16d)三个阶段。为探究造成管线腐蚀的主要原因,通过SEM、XRD对空白组、灭菌组、SRB组实验腐蚀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SRB参与了碳钢的腐蚀过程。通过静态腐蚀实验测试了三组实验的Q235碳钢腐蚀失重曲线与平均腐蚀速率曲线,通过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技术,对三组实验腐蚀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明六号站采出水环境中,SRB是造成碳钢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针对SRB对油田管线腐蚀的普遍存在性和严重危害性,开发研究了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微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利用油田中常见的三种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BC,沙福芽孢杆菌BM,枯草芽孢杆菌BS)与SRB的生物竞争关系,达到对SRB的防治。将BC、BM、BS分别与SRB的混合培养,通过Tafel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技术、SEM和EDS对比研究了碳钢腐蚀的腐蚀程度,结果表明三种细菌对SRB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治效果优劣顺序为:BM>BC>BS。沙福芽孢杆菌以其易培养、效果好、经济环保的优点,在油田防腐蚀领域将有很大发展前景。

耿玉广,张伟,刘云,马秀荣,肖健,朱克华[5](2015)在《油井管杆腐蚀结垢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文中指出华北岔河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在油井检泵中发现抽油杆、油管腐蚀的井数不断增多,且腐蚀程度有加剧之势,一些油井还伴有结垢现象,直接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针对这一问题,从现场腐蚀结垢调查入手,通过采出液性质、垢样成分分析得出,导致杆、管腐蚀结垢的主要原因是采出水矿化度高、离子含量高、游离CO2含量高,以及硫酸盐还原菌和管杆偏磨的共同作用。通过防腐防垢剂筛选及复配实验,得到了最佳防腐防垢剂配方,现场应用效果明显,使油井平均检泵周期延长了3.9倍。

张心文[6](2013)在《王龙庄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化学驱研究》文中认为通过构造格局、断层特征、构造演化、主要含油砂层组的沉积微相等研究认识了王龙庄油田的主要地质特征。通过低渗透储层的分布、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与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等方面的研究表明,王龙庄油田以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为其决定因素,低渗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为主,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层内与层间非均质性较强。王龙庄断块精细油藏描述首次刻画了E1f32构造特征,对25个含油砂层进行了沉积微相、非均质性、储量复算研究,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剩余油主要控制因素是井网控制程度、井网完善程度、储层非均质性,E1f22-1(3)、E1f23-1、3部分区域是剩余油富集区域。化学驱室内实验表明中低渗透岩心可以采用0.3%表面活性剂与600万分子量0.1%聚合物进行二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为11.29%至14.18%,比聚合物驱高2.5%。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化学驱注入方式采用0.1PV+0.25PV+0.05PV的三段塞效果最佳,可提高采收率7.54%。通过现场试验,(3459)×10-3μm2的低渗透层具备一定的化学驱注入能力。王龙庄油田低渗透化学驱储量136.7×104t,化学驱可增加可采储量9.57×104t。

蒋建华[7](2012)在《卫城油田腐蚀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卫城油田的不断开发,综合含水的不断上升,腐蚀问题逐渐凸显,日益成为制约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开展油田腐蚀机理特别是油井腐蚀机理及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工作,为卫城油田有效防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经过充分的现场和文献资料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有效的防腐研究方案。在对卫城油田产出液进行全面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影响卫城油田正常生产的主要腐蚀因素,同时针对卫城油田油井的主要腐蚀因素,对油井缓蚀剂的配伍性和适应性进行试验,对其配方进行改进,提高了缓蚀剂在卫城油田的适应性;为了指导防腐加药,提高缓蚀剂的利用率和防腐效果,以缓解紧张的防腐加药成本,针对不同含水、不同产液和不同腐蚀程度井进行缓蚀剂的返排规律和单井加药浓度研究;通过调查卫城油田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对该技术在卫城油田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应用模式,取得了预期效果;为消除卡封生产的腐蚀井不能加药防腐的情况,对液体缓蚀剂进行固化,在试验井中防腐效果明显;针对现有腐蚀监测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加大腐蚀监测力度,根据监测数据变化及时调整优化防腐制度,提高了腐蚀监测技术防腐加药的指导作用。

顾维森[8](2012)在《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辛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多、断裂系统复杂。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断块油田的特点,套管损坏严重,造成注采井网的二次不完善。如何有效解决套损问题,已成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东辛复杂断块油藏的套损井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断块油田套管损坏规律,并结合理论分析,研究其套损机理。研究表明,高压注水引发的油层附近的泥岩夹层蠕变产生的非均匀挤压载荷、二级断层形成导致的应力集中、高压注水引发的二级断层滑移产生的剪切应力、地层水腐蚀是造成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针对常规的套管强度设计方法在泥岩夹层和断层处的不适应性,结合套损机理,提出了油层附近泥岩夹层和非滑移断层处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方法。最后,在建立东辛复杂断块油藏的地应力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东辛油田油层附近泥岩夹层和二级断层处的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计算程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延缓套管损坏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刘延彪[9](2012)在《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整体压裂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大情字井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低丰度复杂多断块油藏。必须依靠压裂改造才能获得产能。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区储层条件逐年变差,老区含水上升,开发井网日益复杂。目前产能建设新区压裂改造对象多为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特低渗储层。30%以上为厚度小于2m的薄层、薄互层,压裂改造难度越来越大,压后效果也越来越难以保证。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和试验,逐渐形成了适合大情字井油田的整体压裂改造的压裂模式,使大情字井油田得以高效开发,并成为吉林油田的主力产油区。从大情字井油田储层压裂难点出发,将整体压裂研究目标置于每一注采单元内,采取以实现人工裂缝方位与井排方向相匹配,裂缝长度与井距相匹配,水力裂缝导流能力与地层系数相匹配的“整体压裂改造”技术思路。形成了满足大情字井油田的开发的整体压裂改造技术。为提高整体压裂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开展了大情字井油田水力裂缝方位研究、以降滤防脱砂技术为代表的多项配套工艺研究、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及新型压裂液体系优化实验研究。通过上述技术攻关及现场试验,提高了整体压裂设计的针对性及现场可操作性,在提高复杂多断块储层成功率的同时提高了产能。为大情字井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董紫睿[10](2012)在《文明寨油田明一断块沙二下及沙三上亚段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文明寨油田是典型的极复杂断块油田,油田经过二十多年注水开发,采出程度达到30.49%,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平面、层间动用程度高,但由于对层内挖潜关注程度不够,层内仍有较大的潜力,搞清层内非均质性特征,特别是韵律层中的夹层分布,为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后期调整注水开发方案提供重要地质依据。此外,由于前人对文明寨油田明1块油藏的成岩特征的研究极少,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成岩作用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为层内夹层成因提供解释依据,为分析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做铺垫。论文以文明寨油田明1块沙二下亚段和沙三上亚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岩石常规薄片鉴定、常规物性分析等化验资料,借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室鉴定手段,对研究区230余口井的测井数据体进行解释,对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以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重点识别层内夹层,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层内夹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对文明寨油田明1块油藏沙二下及沙三上亚段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和成果:(1)通过对岩石薄片的化验分析发现,文明寨油田明一块沙二下、沙三上亚段砂岩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沙二下亚段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沙三上亚段高。沙二下及沙三上亚段储层属于中高孔中高渗储层。(2)该区储层中广泛分布的胶结物有碳酸盐胶结物、长石、硅质胶结物、粘土矿物等,碳酸盐胶结物有方解石、白云石和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粘土矿物包括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少见高岭石,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期。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粒内孔、铸模孔在研究区均比较发育,少见特大孔。(3)进行了资料预处理,对研究区238口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了标准化校正,并对取芯井M49井进行了岩心归位。进行了四性关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同时提供有效厚度划分标准。(4)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较强。挑选了适用于该研究区的有效测井曲线组合—微电极ML1和ML2、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声波时差AC、以及井径差d,对韵律层内夹层及其类型进行识别,发现韵律层内存在的夹层类型主要为泥质夹层,灰质夹层和物性夹层次之;布主要从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方面解释了各类夹层的成因;根据夹层规模以及夹层厚度平面分布将韵律层内夹层分为两类。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有效厚度的分布与沉积相紧密相关。

二、阴极保护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阴极保护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南海M油田注水可行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注水水质指标国内外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储层特征分析
    2.1 井区概况
    2.2 储层物性分析
    2.3 储层岩石特征分析
    2.4 储层流体特征分析
第3章 注入水水质分析
    3.1 注入水与地层水化学成分分析
    3.2 悬浮固体含量及直径中值测定
    3.3 平均腐蚀率测的测定
    3.4 细菌含量测定
第4章 储层伤害评价实验
    4.1 岩心速敏评价实验
    4.2 岩心水敏评价实验
    4.3 注入水强度对吸水层的伤害评价实验
    4.4 注水量对吸水层的损害评价实验
第5章 合适注水指标确定实验研究
    5.1 悬浮固体指标的确定
    5.2 含油量指标的确定
第6章 注入水结垢预测
    6.1 基于Scalechem软件法的结垢预测
    6.2 基于Oddo-Tomson饱和指数方法的结垢预测
第7章 注入水处理药剂筛选实验研究
    7.1 缓蚀剂的筛选
    7.2 杀菌剂的筛选
    7.3 絮凝剂筛选及评价试验
第8章 注水工艺参数设计
    8.1 地层吸水能力计算分析
    8.2 注水量设计
    8.3 注水压力设计
第9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储层质量差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沉积物物源分析
        1.2.2 同沉积正断层对砂体以及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
        1.2.3 储层质量评价以及控制因素研究
    1.3 王官屯地区概况
        1.3.1 地层特征
        1.3.2 构造特征
        1.3.3 沉积背景
        1.3.4 开发现状
        1.3.5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储层质量特征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2.1.1 碎屑颗粒组分
        2.1.2 填隙物特征
        2.1.3 岩石类型
        2.1.4 岩石结构特征
    2.2 储层物性特征
        2.2.1 不同层位储层物性
        2.2.2 不同微相储层物性
    2.3 孔隙结构特征
        2.3.1 孔隙类型及发育情况
        2.3.2 孔隙尺寸分布特征
    2.4 储层质量分级评价
        2.4.1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储层质量分级评价方法
        2.4.2 储层质量分级方案
        2.4.3 不同类型储层特征
第3章 沉积条件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3.1 碎屑组分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3.1.1 物源对碎屑组分与结构的影响
        3.1.2 不同碎屑组分储层质量差异
    3.2 沉积组构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3.2.1 粒径
        3.2.2 分选性
        3.2.3 泥质含量
第4章 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4.1 压实作用
        4.1.1 压实作用特征
        4.1.2 压实作用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4.2 胶结作用
        4.2.1 胶结作用特征
        4.2.2 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
    4.3 溶蚀作用
        4.3.1 溶蚀作用特征
        4.3.2 溶蚀作用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4.4 成岩阶段划分
第5章 同沉积正断层对储层质量的控制
    5.1 同沉积断层活动性研究
    5.2 同沉积断层活动对沉积组构的影响
    5.3 同沉积断层活动对差异溶蚀的控制
        5.3.1 地震泵作用原理
        5.3.2 孔东断层活动对差异溶蚀的控制
第6章 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6.1 砂体分布规律
        6.1.1 砂体分布特征
        6.1.2 物源对砂体分布的控制
        6.1.3 同沉积断层对砂体分布的控制
    6.2 优质储层成因机制
        6.2.1 优质储层成因分析
        6.2.2 优质储层成因模式
        6.2.3 优质储层分布
    6.3 长期水驱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6.3.1 微米CT与水驱实验研究方法
        6.3.2 水驱后储层质量变化规律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复杂断块油田储层特征及注水技术政策研究 ——以北部湾盆地花场地区流一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发展现状
        0.2.1 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0.2.2 成岩作用与区域成岩规律
        0.2.3 异常高孔带与储层物性
        0.2.4 注水技术政策
        0.2.5 降压增注技术
    0.3 研究内容
    0.4 技术路线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层特征
    1.2 构造特征
    1.3 沉积特征
第二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孔喉特征
    2.1 储层骨架颗粒特点分析
        2.1.1 成分
        2.1.2 结构
        2.1.3 沉积构造
    2.2 储层填隙物及胶结特点研究
    2.3 孔喉特征研究
        2.3.1 孔隙特征
        2.3.2 喉道特征及其对敏感性的影响
        2.3.3 孔隙结构
第三章 成岩作用与区域成岩规律研究
    3.1 成岩环境
        3.1.1 地温场
        3.1.2 压力场
        3.1.3 流体场
    3.2 泥岩的成岩作用
        3.2.1 有机质热演化
        3.2.2 粘土矿物转化
    3.3 砂岩的成岩作用
        3.3.1 机械压实作用
        3.3.2 胶结作用
        3.3.3 溶蚀作用
        3.3.4 交代作用
    3.4 成岩作用过程(溶蚀作用与胶结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3.4.1 计算公式
        3.4.2 计算过程与结果分析
        3.4.3 计算结果与地质意义讨论
    3.5 成岩阶段划分与区域成岩规律研究
        3.5.1 成岩阶段划分与现有成岩阶段划分规范的补充
        3.5.2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和敏感性的影响
    3.6 成岩史分析
        3.6.1 成岩阶段预测基本原理
        3.6.2 花 2-2 井埋藏史分析
        3.6.3 花 2-2 井有机质热演化史和成岩史
第四章 异常高孔带研究与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4.1 异常高孔带的纵向分布与成因分析
        4.1.1 异常高孔带的纵向分布
        4.1.2 异常高孔带成因分析
    4.2 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2.1 物性特征与分类
        4.2.2 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储层敏感性
    5.1 储层岩石的速敏性
    5.2 储层岩石的水敏性
    5.3 储层岩石的盐敏性
    5.4 储层岩石的酸敏性
    5.5 储层岩石的碱敏性
    5.6 储层潜在伤害及防治措施
第六章 储层非均质性
    6.1 层间非均质性
        6.1.1 层间渗透率级差
        6.1.2 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
        6.1.3 层间渗透率突进系数
    6.2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6.2.1 101 断块和109断块
        6.2.2 107、108、121 断块
        6.2.3 114、115、117 断块
第七章 注水技术政策研究
    7.1 储层渗流特征
        7.1.1 原油润湿性
        7.1.2 油水相对渗透率
        7.1.3 见水时间预测
        7.1.4 含水等值线
    7.2 注水时机
    7.3 开发井网
        7.3.1 合理井距
        7.3.2 井网形式
    7.4 确定合理注采比
        7.4.1 计算实际注采比
        7.4.2 确定合理注采比
    7.5 合理采油速度
        7.5.1 采油速度与流动系数关系法
        7.5.2 采油速度与井网密度关系法
        7.5.3 采油速度综合研究
    7.6 合理压力恢复速度
第八章 降压增注建议
    8.1 分注技术
        8.1.1 改善纵向非均质油层水驱油效果机理
        8.1.2 垂向渗透率级差对注水井吸水特征的影响
        8.1.3 渗透率级差的确定
        8.1.4 渗透率动用级差室内模拟实验
    8.2 水质配伍性及酸化技术
        8.2.1 水质配伍性
        8.2.2 酸化技术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与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得的专利
读博期间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4)ZY采油三厂明六号站管线微生物腐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ZY采油三厂明六号站概况
        1.1.2 研究意义
    1.2 SRB研究现状
        1.2.1 SRB对石油工业的危害
        1.2.2 SRB生长代谢特性
        1.2.3 SRB腐蚀碳钢机理
        1.2.4 SRB防治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明六号站油田采出水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材料
        2.2.4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明六号站单井管线含水情况分析
        2.3.2 明六号站油田采出离子浓度分析
        2.3.3 明六号站油田采出水细菌数量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明六号站管线腐蚀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静态腐蚀实验研究管线腐蚀问题
        3.3.2 Tafel极化曲线研究管线腐蚀问题
        3.3.3 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研究管线腐蚀问题
        3.3.4 SRB腐蚀形貌及产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生物防治SRB方法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所用芽孢杆菌的鉴定
        4.3.2 极化曲线分析芽孢杆菌对SRB的防治效果
        4.3.3 交流阻抗谱技术分析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
        4.3.4 芽孢杆菌防治SRB对腐蚀产物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5)油井管杆腐蚀结垢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现场情况调查
    2.1腐蚀结垢状况
    2.2采出水性质分析
    2.3垢样成分分析
3腐蚀结垢原因分析
    3.1矿化度的影响
    3.2离子含量的影响
    3.3CO2的影响
    3.4细菌的影响
    3.5管杆偏磨的影响
4腐蚀结垢防治技术
    4.1防腐防垢方法优选
    4.2防腐防垢剂研发
    4.3内衬油管应用设计
5现场实施效果
    5.1加药方式
    5.2应用效果
6结论

(6)王龙庄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化学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区域地质及勘探背景
    2.1 地理与构造位置
    2.2 构造背景
    2.3 构造特征及演化
        2.3.1 构造格局
        2.3.2 断层分级及特征
        2.3.3 构造演化
    2.4 地层层序
    2.5 沉积特征
        2.5.1 沉积相分布
        2.5.2 主要含油砂层组的沉积微相
    2.6 石油勘探概况
3 低渗透储层特征
    3.1 低渗透储层分布
    3.2 岩石学特征
        3.2.1 碎屑成分与结构
        3.2.2 填隙物成分与结构
        3.2.3 母岩的性质
    3.3 储集空间类型
    3.4 孔隙结构
        3.4.1 孔隙特征
        3.4.2 喉道特征
        3.4.3 压汞特征
    3.5 非均质性
    3.6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3.6.1 地温与地层水地化特征
        3.6.2 地层水地球化学演化
        3.6.3 成岩作用
    3.7 含油性
4 典型区块精细油藏描述
    4.1 典型区块确定
    4.2 构造特征再认识
    4.3 储层特征再认识
    4.4 储量复算
    4.5 三维地质建模
    4.6 油藏特征
    4.7 剩余油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5 低渗透储层化学驱潜力
    5.1 化学驱室内实验
    5.2 化学驱数值模拟
    5.3 低渗透储层二元驱注入性现场试验
    5.4 王龙庄油田低渗透储层二元驱潜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卫城油田腐蚀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卫城油田概况及研究内容概述
    1.1 前言
    1.2 卫城油田基本情况
    1.3 卫城油田腐蚀状况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产出液腐蚀机理研究
    2.1 产出液分析评价
        2.1.1 原油性质
        2.1.2 天然气性质
        2.1.3 油田水性质
    2.2 腐蚀机理研究
        2.2.1 矿化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2.2.2 H2S/CO2共存条件下的腐蚀影响因素
第三章 油井缓蚀剂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法
        3.1.1 缓蚀剂缓蚀性能试验方法
        3.1.2 缓蚀剂返排规律试验方法
    3.2 新型缓蚀剂的筛选
        3.2.1 新型缓蚀剂的合成
        3.2.2 缓蚀剂复配
        3.2.3 缓蚀性能试验分析
        3.2.4 新型缓蚀剂的中试生产
    3.3 新型缓蚀剂试验井简介
        3.3.1 试验井的基本情况
        3.3.2 试验井的腐蚀情况
    3.4 新型缓蚀剂现场试验效果评价
        3.4.1 躺井井次分析
        3.4.2 作业及管杆投入费用分析
        3.4.3 作业影响产量分析
        3.4.4 经济效益评价
    3.5 缓蚀剂返排规律及周期检测实验方案设计
        3.5.1 加药浓度
        3.5.2 分析试验
        3.5.3 室内腐蚀评价试验
        3.5.4 提供试验报告
    3.6 缓蚀剂检测及返排规律
        3.6.1 现场加药检测试验
        3.6.2 油井缓蚀剂返排规律分布研究
        3.6.3 缓蚀率与缓蚀剂浓度关系评价
    3.7 小结
第四章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及固体缓蚀剂研究
    4.1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研究
        4.1.1 油井管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防腐蚀原理
        4.1.2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应用筛选评价研究
        4.1.3 油井管杆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器的设计原则、结构及工作原理
        4.1.4 实践应用
        4.1.5 小结
    4.2 缓蚀剂固化技术研究
        4.2.1 固体缓蚀剂的开发
        4.2.2 固体缓蚀剂现场试验
        4.2.3 小结
第五章 油井腐蚀监测及控制技术
    5.1 油井腐蚀检测技术研究
        5.1.1 卫城油田油井腐蚀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5.1.2 卫城油田油井腐蚀监测技术适应性评价
    5.2 油井腐蚀控制技术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套损机理的研究现状
        1.2.2 套管柱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损规律及机理分析
    2.1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基本地质概况
    2.2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损现状
    2.3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损规律
    2.4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损机理分析
        2.4.1 断层导致套管损坏的机理分析
        2.4.2 泥岩夹层处套损机理分析
        2.4.3 复杂结构井弯曲应力导致套管强度降低
        2.4.4 出砂导致套损机理分析
        2.4.5 腐蚀造成套管损坏分析
第三章 基于非均匀地应力的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方法建立
    3.1 设计原则
    3.2 设计方法及步骤
    3.3 相关参数确定
    3.4 适用条件
第四章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
    4.1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双层组合套管优化设计
    4.2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地应力场模型建立
    4.3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强度优化设计计算程序
    4.4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实例计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整体压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油藏地质特征
    1.1 油藏地质概况
    1.2 油藏描述和评价
        1.2.1 构造特征
        1.2.2 断层特征
        1.2.3 储集层特征
        1.2.4 温度和压力系统
第二章 水力裂缝方位研究
    2.1 裂缝方位认识
        2.1.1 天然裂缝发育特征
        2.1.2 水力裂缝方位研究
    2.2 水力裂缝方位研究成果的应用
第三章 整体压裂方案设计模式研究
    3.1 压裂方案设计优化
        3.1.1 压裂方案优化原则
        3.1.2 油藏模拟和压裂规模的确定
    3.2 有限元压裂设计方法探索
第四章 压裂方法选择及配套工艺技术研究
    4.1 压裂方法的选择
        4.1.1 单封法
        4.1.2 双封分层法
        4.1.3 限流法分层
        4.1.4 合层压裂
    4.2 配套工艺技术研究
        4.2.1 降滤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4.2.2 变粒径组合支撑配套技术研究
        4.2.3 两井地区厚层控高技术研究
第五章 低伤害压裂液体系优化与应用
    5.1 有机硼压裂液体系的优化
        5.1.1 稠化剂的优选
        5.1.2 添加剂的优选
        5.1.3 交联剂的选择
        5.1.4 压裂液配方的确定
    5.2 缔合压裂液体系研究与应用
        5.2.1 缔合压裂液的特点
        5.2.2 缔合压裂液的现场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10)文明寨油田明一断块沙二下及沙三上亚段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选题依据
    0.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0.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0.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0.6 创新点
1 研究区概况
    1.1 区域地质概况
    1.2 地层发育特征
    1.3 地层划分对比
    1.4 沉积微相特征
2 储层基本特征
    2.1 储层岩矿特征
    2.2 储层物性特征
    2.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2.4 成岩作用
        2.4.1 成岩作用类型
        2.4.2 成岩演化阶段
    2.5 物性影响因素
        2.5.1 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2.5.2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2.5.3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小结
3 储层测井资料处理解释
    3.1 资料预处理
        3.1.1 测井数据预处理
        3.1.2 岩心归位
    3.2 储层四性关系特征
        3.2.1 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
        3.2.2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3.2.3 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
        3.2.4 电性特征
    3.3 储层参数模型
        3.3.1 泥质含量模型
        3.3.2 孔隙度模型
        3.3.3 渗透率模型
    3.4 储层有效厚度研究
        3.4.1 储层有效厚度划分
        3.4.2 有效厚度分布特征
4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4.1 层内非均质性特征
        4.1.1 粒度和渗透率的韵律性
        4.1.2 层内沉积构造
        4.1.3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4.1.4 层内夹层
    4.2 层内夹层成因及分布特征
        4.2.1 层内夹层成因
        4.2.2 层内夹层分布特征
    4.3 层间非均质性
    4.4 平面非均质性
        4.4.1 平面沉积微相
        4.4.2 砂体几何形态及各向连续性
        4.4.3 砂体内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阴极保护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海M油田注水可行性试验研究[D]. 南源. 长江大学, 2020(04)
  • [2]黄骅坳陷王官屯地区孔一段储层质量差异机理研究[D]. 王喜鑫.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1)
  • [3]复杂断块油田储层特征及注水技术政策研究 ——以北部湾盆地花场地区流一段为例[D]. 曲国辉.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7)
  • [4]ZY采油三厂明六号站管线微生物腐蚀研究[D]. 程坚.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1)
  • [5]油井管杆腐蚀结垢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J]. 耿玉广,张伟,刘云,马秀荣,肖健,朱克华.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15(03)
  • [6]王龙庄油田低渗透储层特征与化学驱研究[D]. 张心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7)
  • [7]卫城油田腐蚀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D]. 蒋建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06)
  • [8]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研究[D]. 顾维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2(06)
  • [9]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油田整体压裂技术研究[D]. 刘延彪. 东北石油大学, 2012(01)
  • [10]文明寨油田明一断块沙二下及沙三上亚段储层特征及非均质性评价[D]. 董紫睿.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标签:;  ;  ;  

阴极保护在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