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宋芳[2](2020)在《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教育信息化和化学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三维动画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高中化学三维动画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针对藏区教学的多媒体资源相对缺乏,现有的高中化学三维动画难以满足藏区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藏语的化学物质命名情况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缺乏符合藏区高中化学教学实际需要的藏汉双语三维动画资源,教师自主制作资源也存在技术难题。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帮助藏区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藏区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效率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根据藏区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选题。在相关教育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藏区实际条件,针对藏区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藏汉双语三维动画的七大开发原则、四个开发策略和四步开发流程。并结合具体的高中化学藏汉双语教学案例对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为藏区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开发指导。最后将其应用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并对应用环境和调查结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藏汉双语三维动画资源的应用十分方便,开发也相对容易,且可以促进相关化学知识的有效传递,提高藏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效率,起到辅助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本研究提供的开发方法赋予藏区教师进行资源开发的可能,为藏区化学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提供了帮助。
李俊龙[3](2019)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这就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革新传统教育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兼具“黑板”和“PPT多媒体教学”功能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中得到了推广。未来的基础教育将会加大力度推广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这种教学工具将会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以建构主义、情景认知、维果斯基的相互作用、多元智能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电子白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比对与解析;以问卷调查法对在校高中学生对电子白板的应用现状与期望进行了调查;以访谈法与高中化学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应用与教学结合的座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简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界定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设计与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概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理论。2、以模块为单位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对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工作原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优势的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3、选取两个基本情况相似的高三班级,从学生的兴趣、课堂互动情况、学习效率三个方面来了解学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认可程度,;通过与教师的座谈情况,分析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4、以人教A版高中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课为例,进行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教学设计,提出了高中化学课堂中电子白板应用的范例。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提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整个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不要一味的依靠电子白板,切勿本末倒置。
芦瑞[4](2019)在《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教育新理念倡导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下进行学科教学活动。在化学学科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倡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学习化学。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模块二和模块三中涉及大量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的知识,这些结构较为抽象,学生理解相对困难。因此,借助计算机手段辅助该部分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选取了三种化学软件来构建原子、分子、晶体结构模型,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三和选修五为基础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调查与结果分析,发现应用计算机辅助化学物质结构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宏微结合的思想,构建宏观-微观-符号间的联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可使微观粒子可视化,促进学生积极掌握知识;与其他辅助软件教学相比,本研究选取的软件简洁、方便,易于教师与学生操作。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其中,研究背景阐述了社会发展、教育改革、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研究综述主要总结了国内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探讨。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化学物质结构、化学物质结构思维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等相关理论。第三部分: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应用。本章主要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中的建构,简述了物质结构在新课标中的分布,gnuplot、GaussView5.0、eChem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第四部分: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以银川一中高二年级两个班同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效果评价,确定本研究具有可信度与可实施度。第五部分: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计算机辅助物质结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微观知识的认识,培养其化学学科素养。
周冰[5](2018)在《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教学方式。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学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互联网+”、大数据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教育变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浙江省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模式”,建设“互联网+教育”,“之江汇”教育大平台,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浙江省高考施行“7选3”模式后,教师在实验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教材内容难度大,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时间紧,中学实验硬件不足等问题,严重困扰着高中实验化学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一线教师可以依托“之江汇”教育平台,利用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实验双基知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突破实验化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实验化学的兴趣。本文探讨了微课程的理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化学微课程在教学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利用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一部分老师已经会制作简单的微课程。可以反复观看,知识切入点小、针对性强,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够自主化、碎片化、个性化学习等优势让微课程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在深入分析微课程在实验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后,以“以学生为本、科学性、一致性、精炼性、系统性和多样性”为微课制作原则,提出了基于“ADDIE”模式的《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模式、设计模板和设计流程。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对微课程的制作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和介绍。结合《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知识特点、师生的调查问卷、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实验化学》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知识,设计了实验原理型微课、实验操作型微课、知识总结型和拓展课题型微课。实验原理型微课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型微课主要用于演示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知识总结型和拓展课题型微课主要用于课后,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实验拓展,培养实验迁移和探究能力。在目前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2.0的时代背景下,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开发和运用微课程中来,但如何开发出优秀的微课程,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微课程运用模式,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赵维,严少普[6](2016)在《基于Flash制作有机化学实验CAI课件与教学效果》文中研究指明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手段探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Flash为动画平台制作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件。总结了有机化学实验CAI课件进行教学的优点,解决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体现了开放式、讨论式、互动式和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变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为主动、生动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曾露丹[7](2016)在《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教育领域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虚拟实验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衍生产物,也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普遍应用。虚拟实验的开发平台主要有三种:基于网络化的远程虚拟实验平台、基于局域网的中型虚拟实验平台、基于单机的小型虚拟实验平台。因为单机的小型虚拟实验平台的应用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比较适合用来开发虚拟实验。并且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相应的设备来支持虚拟实验的开发和应用。将虚拟实验应用于教学,能够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如虚拟实验可以将实验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将微观的变化以宏观形式呈现出来、降低实验开发成本、打破传统实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因此用虚拟实验来辅助甚至替代部分传统实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就长沙市部分地区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的条件进行了调研,结合虚拟实验的开发原则和特点,制作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部分虚拟实验课件,并设计了虚拟实验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实验课程,虚拟实验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它既可以主导实验课程的教学,又可以辅助传统实验的教学。因此开发虚拟实验课件来辅助高中的实验课程教学是必要可行的。
李林[8](2016)在《计算机辅助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研究》文中认为高中有机化学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实际的教学却又差强人意。通过对师生们的调查发现,由于课时少、内容多、知识繁杂而又不好理解的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当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难题,笔者开展了“计算机辅助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研究”。本研究拟从如下五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论述:第一部分:前言部分。从高中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出发论述选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结合平时和多位化学老师的交流以及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初步得到利用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教学的必要性,从而拟定开展本研究的方案。第二部分:对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归类与分析,总结出高中有机化学的研究现状,并找出前人尚未涉及的领域。结合对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高中有机化学的实际教学现状,再次确定利用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教学具有重要价值。第三部分:计算机辅助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以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教学的研究现状为基础,分析研究的理论及实践基础,阐述资源设计的原理和原则,展示已经制作好的部分教学资源。第四部分:计算机辅助高中有机化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将教学资源投入到实际课堂中进行教学,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观察记录以及单元测试结果,分析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总结出本研究的成果以及相对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第五部分:课题的研究结论、反思及展望。主要是对研究中的不足与成功之处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对本研究进行一定的展望,做出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王晓峰[9](2014)在《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其辅助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多媒体设备已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普及,多数老师也已经习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诸如PPT课件、演示动画和实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渐被用于辅助中学化学的教学,然而这些教学资源与课件不但大多都是零散的,不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缺乏交互性,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不能很好互动。因此,一种体系化的涵盖丰富教学资源和交互性课件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的诞生是化学教学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发现目前的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在教学应用中的特点及其辅助教学时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而使其能更好地辅助中学化学的教学,解决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测验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该平台辅助教学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本文包括六个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查法,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陈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研究法,第二部分主要界定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概念。第三部分主要是对笔者及多媒体工作室其他成员经十多年努力研发的“初中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与“高中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做了详细介绍,并分别介绍了这两个教学平台中各类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教学特点、使用方法及其在辅助教学过程中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通过对使用该平台辅助教学的部分老师进行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测验调查之后,第四部分主要整理和统计了所有调查结果,并对统计结果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本研究结果的总结归纳。笔者将所有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归纳总结了该教学平台在辅助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一些突出的优势和不足。第六部分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对本研究结果的反思和展望。首先对目前的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其辅助教学方面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对其今后的改进方向提出了针对性和实质性的建议,力图使该平台在不断的改进、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能更有效地辅助中学化学的教学;最后展望了该教学平台在辅助中学化学的教与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周蕾,胡炜,任丽君[10](2008)在《中专《有机化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的体会》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T)的建成和投入使用,Internet全面进入了学校,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趋势。本文介绍了在中专《有机化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从运用多媒体课件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通过具体事例,阐明有机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作用。
二、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2)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教育信息化和新课改的要求 |
二、面向藏区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六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七节 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双语与藏汉双语 |
二、三维动画与三维教学动画 |
三、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资源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认知负荷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经验之塔”理论 |
第三章 藏区中学多媒体教学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一节 现状与问题 |
一、学校硬件设备状况 |
二、课堂教学观察 |
三、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
四、对教师的调查研究 |
第二节 原因与对策 |
一、软硬件资源方面 |
二、师资力量方面 |
三、多媒体教学资源方面 |
第四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的开发探究 |
第一节 开发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针对性原则 |
三、必要性原则 |
四、经济性原则 |
五、多通道原则 |
六、适度性原则 |
七、适中性原则 |
第二节 开发策略 |
一、内容选择策略 |
二、素材采集策略 |
三、外观设计策略 |
四、软件选择策略 |
第三节 开发流程 |
一、需求分析阶段 |
二、设计构思阶段 |
三、制作编辑阶段 |
四、评测应用阶段 |
第五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教学案例的开发 |
第一节 需求分析 |
第二节 设计构思 |
第三节 制作阶段 |
第四节 编辑阶段 |
第六章 藏区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教学案例的应用 |
第一节 应用环境 |
第二节 应用结果调查与分析 |
一、教师访谈评价 |
二、学生问卷评价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二节 展望未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藏区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学生版 |
附录二 藏区多媒体教学应用现状调查——教师版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高中化学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3)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改的需要 |
1.1.2 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概念解读 |
1.6 理论依据 |
第二章 化学教学设计 |
2.1 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
2.1.1 传统的化学教学设计 |
2.1.2 以认知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设计 |
2.1.3 以积累式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设计 |
2.1.4 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设计 |
2.2 基于新课标的化学教学设计 |
2.2.1 化学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一般过程 |
2.2.2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
2.3 教学任务及对象 |
2.3.1 教学任务分析 |
2.3.2 教学对象分析 |
2.4 教学目标 |
2.5 教学策略 |
2.6 教学过程 |
2.7 教学评价 |
2.8 化学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9 化学课时教学设计—备课 |
2.9.1 意义 |
2.9.2 课时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
第三章 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1 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材内容分析 |
3.2 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
3.2.1 基本功能 |
3.2.2 特殊功能 |
3.2.3 资源库功能 |
3.2.4 交互功能 |
3.3 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过程分析 |
3.3.1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
3.3.2 化学教学资源 |
3.3.3 化学学习方法 |
第四章 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4.1 教师访谈 |
4.1.1 教师访谈内容 |
4.1.2 访谈结果分析 |
4.2 学生调查 |
4.2.1 问卷调查信度与效度分析 |
4.2.2 调查结果分析 |
4.3 对照班和实验班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分析 |
4.3.1 学生兴趣情况 |
4.3.2 课堂互动情况 |
4.3.3 学习效率情况 |
4.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总结 |
第五章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电子白板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分析 |
5.1 课时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
5.1.1 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
5.1.2 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疑点 |
5.1.3 确定本课时的课型、教学策略 |
5.1.4 构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
5.1.5 选择和设计本课时的教学媒体 |
5.1.6 准备本课时的教学评价 |
5.1.7 编制本课时的教学方案 |
5.2 习题设计 |
5.3 板书设计 |
5.4 课后反思 |
5.5 利用电子白板优化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总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附录1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 |
附录2 教师访谈 |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 |
(4)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要 |
1.1.2 教育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 |
1.1.3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改革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探讨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计算机辅助教学 |
2.1.2 化学物质结构 |
2.1.3 化学物质结构思维 |
2.2 理论探讨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行为学习理论 |
2.2.3 认知学习理论 |
2.2.4 学习动机理论 |
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应用 |
3.1 计算机辅助原子结构教学的应用 |
3.1.1 原子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
3.1.2 gnuplot辅助原子结构教学 |
3.1.3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教学设计 |
3.2 计算机辅助分子结构教学的应用 |
3.2.1 分子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
3.2.2 GaussView5.0辅助分子结构教学 |
3.2.3 eChem辅助分子结构教学 |
3.2.4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教学设计 |
3.3 计算机辅助晶体结构教学的应用 |
3.3.1 晶体结构知识在新课标中的分布 |
3.3.2 GaussView5.0辅助晶体结构教学 |
3.3.3 《金属晶体》教学设计 |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
4.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教学实践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及数目判断》教学设计 |
4.2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效果评价 |
4.2.1 信度和效度分析 |
4.2.2 调查问卷分析 |
4.2.3 效果评价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论文发表情况 |
所获荣誉 |
(5)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学改革 |
1.1.2 新时期微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
1.1.3 选考走班背景下实验化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微课程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微课程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意义 |
2 微课程相关理论及其基础 |
2.1 微课程的理论概述 |
2.1.1 微课程的定义 |
2.1.2 微课程的特征 |
2.2 微课程的理论基础 |
2.2.1 认知负荷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联通主义理论 |
3 高中《实验化学》教学微课程设计的前期分析 |
3.1 高中《实验化学》教学微课程设计的前期调查 |
3.1.1 问卷调查 |
3.1.2 调查结果 |
3.2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
3.2.1 高中《实验化学》教材的分析 |
3.2.2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的需求 |
3.3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 |
3.3.1 科学性原则 |
3.3.2 一致性原则 |
3.3.3 以学生为本原则 |
3.3.4 精炼性原则 |
3.3.5 系统性原则 |
3.3.6 多样性原则 |
4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的设计、实现与案列 |
4.1 高中《实验化学》化学微课程的设计 |
4.1.1 《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模式的构建 |
4.1.2 《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模式的分析 |
4.1.3 《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的模板 |
4.2 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实现 |
4.2.1 Camtasia Studio软件的基本概述 |
4.2.2 微课视频的录制准备 |
4.2.3 微课视频的录制 |
4.2.4 微课视频的编辑 |
4.2.5 微课程的生成 |
4.2.6 微课程的分享 |
4.3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的案例 |
4.3.1 实验原理型微课 |
4.3.2 实验操作型微课 |
4.3.3 知识总结型微课 |
4.3.4 拓展课题型微课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社会信息化的普及 |
1.1.2 课程改革要求 |
1.1.3 化学学科的内在需求 |
1.2 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实验概述 |
1.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2 虚拟实验的优点分析 |
1.2.3 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实验的发展历程 |
1.3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及虚拟实验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
2.1.2 自主学习理论 |
2.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2.2 技术支持 |
2.2.1 虚拟实验平台的选择 |
2.2.2 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工具简介及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可行性调查分析 |
3.1 学校硬件水平调查情况及结论 |
3.2 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及结论 |
3.3 教师应用计算机技能水平调查情况及结论 |
3.4 学生对现代技术的学习及运用情况调查及结论 |
3.5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调查情况及结论 |
3.6 教师对虚拟实验的了解及虚拟实验价值的调查及总结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中化学实验分析及虚拟实验设计 |
4.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分析及总结 |
4.2 虚拟化学实验课件的制作 |
4.2.1 虚拟实验课件的开发环境 |
4.2.2 软件准备 |
4.2.3 虚拟实验课件素材的收集 |
4.2.4 课件模板的制作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虚拟实验教学设计 |
5.1 虚拟实验教学案例的选择 |
5.2 虚拟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
5.2.1 危险系数较大的虚拟实验教学设计示例—Cl2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为例 |
5.2.2 真实实验中实验现象不明显的虚拟实验教学设计示例—Fe(OH)2和Fe(OH)3的制备为例 |
5.2.3 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虚拟实验教学设计示例—以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为例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
6.1 教学实践研究 |
6.1.1 教学环境研究 |
6.1.2 教学对象研究 |
6.1.3 实验方法 |
6.1.4 实验过程 |
6.2 实验结果的测量 |
6.2.1 测量工具 |
6.2.2 测量实施 |
6.3 实验结果的评价 |
6.3.1 数据统计处理 |
6.3.2 问卷结果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计算机辅助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价值 |
1.3 课题的研究方案 |
1.3.1 课题研究的目标 |
1.3.2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1.3.3 课题研究的方法 |
1.4 本研究预期达到的成果 |
2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现状及文献分析 |
2.1 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内容 |
2.2 高中有机化学的文献研究 |
2.3 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2.3.1 调查对象和方法的选择 |
2.3.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2.3.3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2.3.4 访谈结果的分析 |
3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
3.1 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的基础 |
3.1.1 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
3.1.2 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
3.2 教学资源设计与制作的原则 |
3.3 有机化学教学资源的展示 |
3.3.1 有机化学实验模块展示 |
3.3.2 有机化学思维导图的展示 |
3.3.3 有机化学资源其他模块展示 |
4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 |
4.1 有机化学实验资源的应用研究 |
4.1.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流程 |
4.1.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堂观察记录 |
4.1.3 实验资源应用的效果评价 |
4.2 教学资源在单元复习模块中的应用研究 |
4.2.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复习模式 |
4.2.2 复习效果评价 |
5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及价值 |
5.2 研究反思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其辅助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历程 |
1.3 国内外多媒体辅助教学及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现状 |
1.4 问题的提出 |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2 与本课题研究有关概念的界定 |
2.1 教学媒体 |
2.2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
2.3 多媒体教学资源及其建设 |
2.4 Flash 交互教学动画 |
2.5 模拟仿真交互实验 |
2.6 思维导图及其特点 |
3 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其各教学资源的特点 |
3.1 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概述 |
3.2 平台中各教学资源的特点及其在辅助教学时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
4 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时间、调查内容及方法 |
4.2 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
4.3 调查结果的整理、统计与分析 |
5 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效果 |
5.1 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其辅助教学的优势 |
5.2 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其辅助教学的不足 |
6 对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其辅助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
6.1 对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辅助教学的反思 |
6.2 对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应用前景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10)中专《有机化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机化学》计算机课件的优点 |
1、《有机化学》计算机课件的内容易改减少不必要的板书 |
2、《有机化学》计算机课件的知识面广利于理解 |
3、《有机化学》计算机课件的共享性强便于交流 |
4、《有机化学》计算机课件的页面生动活泼利于调动学生 |
二、发挥计算机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的几点体会 |
1、在空间构型及构型变化上体现辅助性 |
2、在微观粒子上体现辅助性 |
3、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上体现辅助性 |
四、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藏汉双语三维动画在藏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宋芳.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3]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为例[D]. 李俊龙. 延边大学, 2019(01)
- [4]计算机辅助高中化学物质结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 芦瑞. 宁夏大学, 2019(02)
- [5]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D]. 周冰.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6]基于Flash制作有机化学实验CAI课件与教学效果[J]. 赵维,严少普. 广东化工, 2016(12)
- [7]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湖南省长沙市雷锋学校为例[D]. 曾露丹. 贵州师范大学, 2016(11)
- [8]计算机辅助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研究[D]. 李林.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3)
- [9]中学化学交互仿真教学平台及其辅助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D]. 王晓峰.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10]中专《有机化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 周蕾,胡炜,任丽君.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