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体芽苗菜生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树东[1](2021)在《十字花科芽菜硫苷鉴定及其强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人们对蔬菜的外观、营养及食用安全性等质量指标要求的提高,本研究以十字花科芽苗菜为试验材料,于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进行了十字花科芽苗菜硫苷鉴定及其强化研究。试验对十字花科不同种类的21个蔬菜品种进行发芽,鉴定检测了芽苗菜13种不同硫苷组分含量及总含量,并筛选出了硫苷含量高、中、低且差异显着的4个品种作为下一步试验材料。再以筛选出的4个品种进行不同光质和不同浓度的K2SO4强化硫苷含量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不同品种硫苷强化的光质处理和K2SO4浓度处理。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21种十字花科芽苗菜硫苷组分总含量最高的品种是SPR-3,最低的品种是SPR-12,含量中等的两个品种分别是SPR-8和SPR-14,且这4个品种总硫苷含量存在差异。因此,这4个品种满足下一步试验设计的要求,确定为进一步试验的品种材料。2、21种十字花科蔬菜芽苗菜鉴定检出的硫苷组分存在差异。芥菜类芽菜检出9种硫苷组分;苔菜类芽菜检出8种硫苷组分,且品种SPR-4检出13种硫苷组分;白菜类芽菜检出12种硫苷组分,且品种SPR-10检出13种硫苷组分。萝卜类芽菜品种SPR-11检出9种硫苷组分,而SPR-12只检出6种硫苷组分;甘蓝类芽菜检出10种硫苷组分;芥蓝类芽菜检出12种硫苷组分;独行菜类芽菜检出11种硫苷组分。3、不同光质强化十字花科芽苗菜硫苷含量的结果不同。不同光质处理下,4个品种(SPR-3、SPR-8、SPR-12、SPR-14)的株高均显着低于对照,4个品种的发芽率显着高于对照。在6R4B光质处理下,3个品种(SPR-8、SPR-12、SPR-14)的鲜重均为最大。可见,所有光质处理有利于提高芽苗菜的发芽率和降低其株高,6R4B光质处理有利于芽苗菜鲜重的增加。从硫苷含量强化效果看,不论在哪个光质处理下,4个品种中均未检出TRO组分,同时,品种SPR-14还未检出GBN和RAE两种硫苷组分,而品种SPR-12除了TRO组分未检出外,还有SIN、NAP、GBN、PRO、NAS和ALY这6种硫苷组分也未检出。对于品种SPR-3和SPR-12,强化硫苷含量的最优光质处理分别为B(全蓝光)和6R1B处理,它们分别对NAP、4ME组分强化效果最好,PRO、ERU组分其次;对于品种SPR-8、SPR-14,各光质处理整体强化效果不如对照。4、不同浓度K2SO4强化十字花科芽苗菜硫苷含量的结果不同。T3处理(2.5mmol/L)下,4个品种(SPR-3、SPR-8、SPR-12、SPR-14)的发芽率均最高,3个品种(SPR-3、SPR-12、SPR-14)的株高也最大,2个品种(SPR-3、SPR-14)的鲜重也最高。品种SPR-8、SPR-12的鲜重分别在T1和T2处理为最大。可见,T3处理有利于提高芽苗菜的株高、发芽率和鲜重。从硫苷含量强化效果看,不论在哪个K2SO4浓度处理下,4个品种中均未检出TRO组分,同时,品种SPR-3还没检出RAE组分,品种SPR-14未检出GBN和RAE两种硫苷组分,而品种SPR-12除了TRO组分未检出外,还有SIN、NAP、GBN、PRO、NAS这5种硫苷组分也未检出。对于品种SPR-3和SPR-8,强化硫苷含量最适K2SO4浓度均为T2(1.5mmol/L),它们分别对NAP、PRO组分强化效果最好,PRO、NAP组分其次;对于品种SPR-12,强化硫苷含量的最适K2SO4浓度处理则为T1(0.5mmol/L),以RAE组分强化效果最好,ERU组分其次;对于品种SPR-14,各K2SO4浓度强化效果不如对照。综合光质强化硫苷情况来看,品种SPR-3、SPR-12适宜的强化光质处理分别为B和6R1B,对于品种SPR-8、SPR-14,光质处理抑制了硫苷组分含量的增加,整体强化效果不理想。综合K2SO4强化硫苷情况来看,品种SPR-3、SPR-8适宜的K2SO4强化浓度均为T2(1.5mmol/L),而品种SPR-12适宜的K2SO4强化浓度为T1(0.5mmol/L),对于品种SPR-14,各K2SO4强化浓度效果不理想。
沈民越[2](2021)在《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生长及保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黄豆芽在我国的食用历史悠久,其本身营养价值高,生产条件简单,是民间广泛食用的传统蔬菜之一。为了保障黄豆芽生产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控制黄豆芽生产过程中和采后产品的微生物数量,必须要对其生产和产后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电解水具有杀菌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生物安全性高和成本低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医疗卫生领域。本研究从发掘电解水在芽苗菜生产领域中的用途这一角度出发,以黄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理化性质的电解水在黄豆芽生产和保鲜中的应用效果。考察了生产过程中黄豆种子的萌发指标和黄豆芽的营养指标、抗氧化指标,以及黄豆芽采后贮存时的相关品质指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酸性电解水处理有利于黄豆种子萌发,可以显着提高黄豆种子的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黄豆芽的生长发育,生物量最大促进18.1%;碱性电解水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p H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最大的抑制率可达到24.19%。综合来看,p H为2.79、ACC浓度为25mg/L的酸性电解水浸种处理AEW 3对黄豆萌发的作用效果最佳。(2)电解水处理可以改变黄豆芽体内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和脯氨酸含量,其中与施加蒸馏水的对照相比,酸性电解水可以显着提高黄豆芽体内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最大提高率分别是39.25%、7.17%、23.09显着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而碱性电解水可以显着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对其他指标作用效果不显着。(3)电解水处理组的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比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TW均有显着提高,同类型电解水不同p H之间无明显规律;对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与过氧化物酶(POD)活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着正相关(P<0.05),抗坏血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着正相关(P<0.01),MDA含量与POD酶活力(P<0.01)、DPPH清除率(P<0.05)呈显着正相关。(4)通过对电解水处理生产黄豆芽的理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含水量、DPPH清除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指标可作为主要成分对豆芽的品质进行评价,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品质评价排名与使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得出的品质评价排名基本一致,前两名分别为AEW3和AEW2处理。另外,通过将黄豆芽的产量指标与营养指标、抗氧化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黄豆芽产量与抗坏血酸含量和DPPH清除能力相关性较高,其次是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活力。(5)各处理组的黄豆芽随贮藏时间延长品质有所下降,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酸性电解水清洗可以降低黄豆芽的微生物总数,保持维生素C的含量水平;同时,酸性电解水可以抑制黄豆芽失水率和在一定时间内抑制褐变指数的上升。综合分析认为,酸性电解水处理AEW3(p H 3.01,ACC 15mg/L)最适用于黄豆芽保鲜。
吴志伟[3](2021)在《苦荞芽苗菜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苦荞(Tartary buckwheat)是一种着名的食药两用特色杂粮作物,主要种植于我国西南高寒边远山区。由健康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苦荞芽苗是一种新型芽苗类蔬菜,其质地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富含生物黄酮等多种活性功能成分,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市售苦荞芽苗菜主要以田间种植方式生产而得,其产量和品质易受天气、温度和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苦荞芽苗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是现代芽苗类蔬菜业发展的新趋势,该种方式可有效突破土壤条件和耕地资源的制约,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芽苗菜的品质。本研究以西荞1号为原料,重点研究了沙土法各因素对苦荞芽苗菜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筛选优化了水培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的生长条件,最后对不同培养方式所得苦荞芽苗菜的营养功能品质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高品质苦荞芽苗菜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培养瓶-沙土法方式中苦荞芽苗菜培育条件的筛选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了沙土基质配比范围为4:0~4:3、覆土深度范围为5~7 cm、种植密度范围为2100~3500粒/m2对苦荞芽苗菜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优化发现影响苦荞芽苗菜生长的关键因素为沙土基质比例,其次为种植密度,最后为覆土深度,同时确定了其最佳培养条件:种植密度为2100粒/m2,沙土基质质量比(m/m)为4:0,覆土深度为7 cm。在该条件下培养18 d后,所得苦荞芽苗菜的发芽率为84.6%,茎长为8.1 cm,叶片数可达530片/100株,叶面积达449.8 cm2/100片,鲜重高达35.7 g/100株。2、培养瓶-水培法方式中苦荞芽苗菜培育条件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适宜于苦荞芽苗菜生长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浓度配比;同时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氮肥最佳浓度为0.3 g/L、磷肥为0.4 g/L、钾肥为0.3 g/L。在该最优配比条件下培养18 d后,所得苦荞芽苗菜的茎长为9.3 cm,叶片数达560片/100株,叶面积达480.2 cm2/100片,干重达9.89 g/100株,鲜重达39.6 g/100株。3、发芽盘-水培法方式中苦荞芽苗菜培育条件的筛选优化。首先初步研究了4种商品化复合肥对对苦荞芽苗菜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F4较其他3种肥料更有利于苦荞芽苗菜的生长,当其供试浓度为0.75 g/L时,苦荞芽苗菜的发芽率为90.1%,茎长为7.56 cm,干重达7..89 g/100株,鲜重可达35.33 g/100株。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系列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确定了氮肥、磷肥、钾肥的最佳浓度配比分别为:氮肥为0.30 g/L、磷肥为0.2 g/L、钾肥为0.30 g/L。在该条件下所得苦荞芽苗菜的成苗率可达94.8%,叶片数可达620片/100株,叶面积达495.2 cm2/100片,茎长为6.78 cm,干重达11.45 g/100株,鲜重达41.1 g/100株。进一步采用系统评分法对培养周期内所得的苦荞芽苗菜的感官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其适宜采摘期为15~18 d,该时段内所得苦荞芽苗菜叶色鲜绿且富有光泽、口感微甜、汁液多、质地脆嫩,其品质较佳。4、苦荞芽苗菜的营养品质分析。通过测定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酚酸类等主要营养功能成分,综合评定6种不同方式培养下所得苦荞芽苗菜的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发芽盘-水培法培育的苦荞芽苗菜中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较高,叶绿素总含量高达13.08 mg/100g,在整体上要比大田培养而得的苦荞芽芽苗菜高41.41%;该种培养方式对于苦荞芽苗菜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对照大田种植相比分别提高了57.34%和90.33%;采用发芽盘-水培法培育的苦荞芽苗菜中氨基酸总含量高达31.9g/100g,总黄酮含量为87.49 mg/g;对于芦丁、牡荆素、异牡荆素和槲皮素等酚酸类成分而言,以发芽盘水培法培育的苦荞芽苗菜中的含量较高,其分别为1.33 mg/g、2.16 mg/g、6.84 mg/g、11.01 mg/g、45.85 mg/g和11.56 mg/g,相较于对照大田种植的苦荞芽苗菜分别提高了74.35%、115.7%、110.62%、72.62%、35.05%和42.78%。本研究结果为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生产高品质苦荞芽苗菜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助于促进我国苦荞芽苗菜生产加工技术的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苦荞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郭三红,李育民,吴中波,罗艳[4](2020)在《荞麦芽苗菜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文中认为为了推进工厂化芽苗菜生产的发展,探索芽苗菜周年稳定供应的途径,降低劳动强度,同时提升单位面积产量,特采用国外引进的工厂化芽苗菜生产设备,探索荞麦芽苗菜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经过反复试验,形成了标准化的荞麦芽苗菜周年生产流程;在保证荞麦芽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光、水、气等因素需求的同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对浸种催芽、人工补光、生产周期等指标进行了反复的试验与优化,总结出播种前遮阴晾干种子表面水分,播种后第4天用含有远红外(FR)光谱的LED灯组对芽苗进行补光照射,以及荞麦芽苗菜每茬生产周期为8 d,全年可生产45茬以上等技术标准,取得了荞麦芽苗菜全年产值超900万元、年效益超90万元的可观业绩,实现了芽苗菜周年生产、稳定供应的目标。
郭三红[5](2020)在《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采用荷兰引进的工厂化生产芽苗菜的设备,探索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技术,经过反复试验,形成了选种—清洗—浸种—筛选—消毒—播种—育苗管理—采收—预冷—包装—入库的生产流程。要使蕹菜芽苗菜实现周年稳定工厂化生产应注意3点:生产必须用发芽率≥85%的新鲜种子;浸种后未泡发的硬实种子必须采取10目筛网筛去;采用24 h日光灯照射,光强(250±50)lx。
刘一静,秦倩,张驰松,涂彩虹,冯骏,狄飞达[6](2018)在《芽苗菜的发芽技术及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年来,芽苗菜的产量和营养等相关研究得到很多关注,各种豆类芽苗菜产品层出不穷。综述芽苗菜的研究境况、培养技术、营养功能、用途等,为芽苗菜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及利用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曾国浩,冯德党,许春城[7](2018)在《两种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对比分析》文中提出介绍目前国内两种芽苗菜立体无土栽培生产方式——托盘喷淋种植技术和铺布滴灌种植技术,从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温、水、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给出直观、科学的评价,进而指导芽苗菜生产者根据自身定位、生产规模等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
陆素君,陈振生,邓永胜,韦海,韦继文[8](2017)在《不同营养液、培养基及环境对绿豆芽苗菜生产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解不同营养液、培养基及环境对绿豆(Vigna radiata Linn.)芽苗菜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无纺布、素描纸和沙作为培养基,采用1.000 g/L氨基酸、1.000 g/L N6、1.000 g/L水溶肥、清水对照浸泡种子进行培育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营养液、不同培养基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豆芽苗菜产量影响均显着(P<0.05),与CK相比,浸泡氨基酸、N6、水溶肥分别增产8.37%、18.83%、14.84%,培养基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沙>素描纸>无纺布,在办公室内培养比在大棚培养绿豆芽苗菜芽苗菜叶嫩绿、茎肥、木质化低。试验结论:营养液能提高绿豆芽苗菜产量;不同培养基对绿豆芽苗菜产量影响显着;芽苗菜老嫩程度、茎粗细程度和木质化程度受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影响。
李树芳[9](2016)在《赤霉素浓度对三种体芽菜萌芽及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芽菜因含有丰富多样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芽菜类产品分为种芽菜和体芽菜。本试验以三种木本植物即垂柳、花椒、香椿为试材,研究其在扦插情况下GA溶液浓度对其发茅及体茅生长的效果。试验从生长的垂柳、香椿与花椒成树本体上挑选直径约为0.5 cm、长度为15 cm左右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插条,将4%赤霉素乳油分别配制成浓度为40μL·L-1、30μL·L-1、20 μL·L-1、10μL·L-1的赤霉素溶液,以清水(H20)作为对照,将剪切好的枝条分别盛放上述溶液中浸泡30 min,扦插在日光温室高架床上的基质中(基质配比为田园土:蛭石:草炭为3:1:1)。试验基本结果如下:在平均气温16℃-23℃、平均地温13℃-20℃的情况下,垂柳扦插后第4天开始发芽,花椒扦插后第21天开始发芽,香椿发芽最慢,扦插后第25天才开始发芽。用GA溶液浸泡以后,三种体芽菜发芽枝条数量都高于对照处理,就平均发芽数量来看,垂柳、花椒与香椿发芽的枝条数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16.7%、15.9%、13.6%。在10μL·L-1的浓度下,三种体芽菜枝条几乎100%发芽,随着GA浓度增加,发芽枝条数量呈逐渐减少趋势,40 μL·L-1处理发芽枝条数量最少。体芽菜体芽的数量都较对照处理多,垂柳、花椒与香椿的平均发芽数分别较对照处理增加54.9%、44.3%与29.3%,但是40μL·L-1 GA溶液处理体芽的数量几乎与对照处理的一样,差异不显着。就体芽菜的体芽长度而言,垂柳、花椒以10μL·L-1处理体芽最好,其次是20μL·L-1、 30μL·L-1处理;香椿体芽长度以10μL·L-1处理最好,其余几个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从体芽菜产量来看,垂柳在10-20μL·L-1 GA处理后,产量最好,为每枝5g以上,30μL·L-1与对照接近;花椒在10-30μL·L-1 GA处理下,产量为每枝4g上,显着高于对照;香椿体芽菜的产量在10μL·L-1处理下最高,每个枝条达4.64 g,是其他GA处理和清水处理的2倍以上,GA溶液浓度过高,不仅不利于体芽生长,还会抑制其生长。结论认为,GA溶液处理有利于垂柳、花椒、香椿三种体芽菜的发芽和生长。但是使用浓度略有差异,垂柳以10-20 μL·L-1最好,花椒以10-30 μL·L-1、香椿以10 μL·L-1最好。
李宗哲,李德远,苏丹,葛政委[10](2015)在《我国芽苗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芽苗菜的生产现状,指出我国芽苗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较高、能耗大、货架期短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改善生产环境,规范市场管理,研发新型栽培技术和品种等,并展望了芽苗菜的应用前景。
二、活体芽苗菜生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体芽苗菜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十字花科芽菜硫苷鉴定及其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1 前言 |
1.1 芽苗菜 |
1.2 外源物质在芽苗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
1.3 光质在芽苗菜生产上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
1.4 硫代葡萄糖苷的化学结构及分类 |
1.5 硫代葡萄糖苷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组成与含量 |
1.6 硫代葡萄糖苷及其水解产物的生物活性 |
1.6.1 硫代葡萄糖苷的水解产物 |
1.6.2 硫代葡萄糖苷及其水解产物的生物活性 |
1.7 硫代葡萄糖苷的生理功能 |
1.7.1 防虫抑菌 |
1.7.2 诱虫作用 |
1.7.3 抗癌与抗肿瘤 |
1.7.4 抗营养作用 |
1.8 芽苗菜在种子萌发及生长过程中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变化 |
1.9 硫苷直接分析法 |
1.10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试剂、仪器和设备 |
2.3 试验设计 |
2.3.1 十字花科芽苗菜硫代葡萄糖苷鉴定 |
2.3.2 不同光质强化芽苗菜硫苷研究 |
2.4 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测定方法 |
2.4.1 样品制备 |
2.4.2 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 |
2.4.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
2.4.4 分析方法验证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结果 |
3.1 十字花科芽苗菜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鉴定 |
3.1.1 不同十字花科芽苗菜干鲜重 |
3.1.2 不同十字花科芽苗菜株高和发芽率 |
3.1.3 不同十字花科芽苗菜硫代葡萄糖苷含量 |
3.2 不同光质强化芽苗菜硫苷含量研究 |
3.2.1 不同光质处理对品种SPR-3鲜重、株高和发芽率的影响 |
3.2.2 不同光质处理对SPR-8鲜重、株高和发芽率的影响 |
3.2.3 不同光质处理对SPR-12鲜重、株高和发芽率的影响 |
3.2.4 不同光质处理对SPR-14鲜重、株高和发芽率的影响 |
3.2.5 不同光质处理对SPR-3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
3.2.6 不同光质处理对SPR-8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
3.2.7 不同光质处理对SPR-12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
3.2.8 不同光质处理对SPR-14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K_2SO_4强化芽苗菜硫苷研究 |
3.3.1 不同浓度K_2SO_4处理对SPR-3鲜重、株高和发芽率的影响 |
3.3.2 不同浓度K_2SO_4处理对SPR-8鲜重、株高和发芽率的影响 |
3.3.3 不同浓度K_2SO_4处理对SPR-12鲜重、株高和发芽率的影响 |
3.3.4 不同浓度K_2SO_4处理对SPR-14鲜重、株高和发芽率的影响 |
3.3.5 不同浓度K_2SO_4处理对SPR-3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
3.3.6 不同浓度的K_2SO_4处理对SPR-8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
3.3.7 不同浓度K_2SO_4处理对SPR-12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
3.3.8 不同浓度K_2SO_4处理对SPR-14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 |
4.讨论 |
4.1 光质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 光质对作物芽苗菜硫苷含量的影响 |
4.3 外源物质对作物芽苗菜生长和硫苷含量的影响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生长及保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芽苗菜概述 |
1.2 豆类芽苗菜的营养优势 |
1.3 芽苗菜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 减少芽苗菜表面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1.5 电解水的概念和分类 |
1.6 电解水的特性 |
1.7 电解水在芽苗菜生产领域的应用研究 |
1.7.1 电解水对于种子及芽苗菜消毒的研究 |
1.7.2 电解水对于种子萌发及芽苗菜生长的影响 |
1.7.3 电解水影响芽苗菜生长机理的研究 |
1.7.4 电解水调控营养研究 |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2 电解水浸种对黄豆萌发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备 |
2.2.3 试验方法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电解水浸种黄豆的吸水程度 |
2.3.2 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萌发特性的影响 |
2.3.3 电解水处理对黄豆对生长及活力指数的影响 |
2.3.4 电解水处理对豆芽产量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3 喷施电解水对黄豆芽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设备 |
3.2.3 试验方法 |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产量的影响 |
3.3.2 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营养品质的影响 |
3.3.3 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抗氧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4 不同电解水处理黄豆芽品质的综合评价分析 |
3.4 讨论 |
3.4.1 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营养品质的影响 |
3.4.2 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3 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综合品质的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电解水对黄豆芽保鲜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备 |
4.2.3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酸性电解水清洗对黄豆芽残留菌落数量的影响 |
4.3.2 酸性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4.3.3 酸性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褐变度的影响 |
4.3.4 酸性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失水率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苦荞芽苗菜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我国芽苗菜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
1.1.1 芽苗菜简介 |
1.1.2 芽苗菜的营养与功能 |
1.1.3 芽苗菜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
1.1.4 我国主要芽苗菜产品及生产企业 |
1.2 苦荞芽苗菜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
1.2.1 苦荞麦芽苗菜简介 |
1.2.2 苦荞芽苗菜的营养与功能 |
1.2.3 苦荞芽苗菜的生产工艺流程 |
1.2.4 苦荞芽苗菜培养条件的优化 |
1.2.5 苦荞芽苗菜优质产品开发 |
1.3 论文设计 |
1.3.1 立题依据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沙土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水培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
2.2.1 培养瓶-水培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优化 |
2.2.2 不同复合肥的筛选及优化对苦荞芽苗菜的生长影响 |
2.2.3 发芽盘培育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优化 |
2.3 不同培养方式下苦荞芽苗菜的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
2.3.1 原料和设备 |
2.3.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沙土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的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
3.1.1 沙土基质配比对苦荞芽苗菜生长影响的确定 |
3.1.2 种植密度对苦荞芽苗菜生长影响的确定 |
3.1.3 不同基质深度对苦荞芽苗菜生长影响的确定 |
3.1.4 沙土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2 水培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
3.2.1 培养瓶培育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优化 |
3.2.2 不同复合肥的筛选及优化对苦荞芽苗菜的生长影响 |
3.2.3 发芽盘培育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优化 |
3.3 不同培养条件下苦荞芽苗菜的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
3.3.1 苦荞芽苗菜脂肪含量 |
3.3.2 苦荞芽苗菜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
3.3.3 苦荞芽苗菜可溶性糖含量 |
3.3.4 苦荞芽苗菜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含量 |
3.3.5 苦荞芽苗菜总黄酮含量 |
3.3.6 总酚的含量 |
3.3.7 酚酸类物质含量 |
3.3.8 苦荞芽苗菜氨基酸含量 |
4 讨论 |
4.1 沙土法培育苦荞芽苗菜的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
4.2 水培法对苦荞芽苗菜生长条件的筛选及优化 |
4.3 不同培养条件下苦荞苗菜的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
4.4 苦荞芽苗菜的经济分析 |
5 创新点和展望 |
5.1 创新点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荞麦芽苗菜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厂化周年生产效益分析 |
2 荞麦芽苗菜周年生产技术要点 |
3 工厂化生产流程 |
3.1 设施设备的准备 |
3.1.1 设施设备 |
3.1.2 环境消毒 |
3.2 种子选择与处理 |
3.2.1 荞麦芽苗的选种 |
3.2.2 种子的处理 |
3.2.2.1 浸种 |
3.2.2.2 消毒 |
3.2.2.3 晾种 |
3.3 生产管理 |
3.3.1 播种 |
3.3.1.1 苗床消毒 |
3.3.1.2 定植篮消毒 |
3.3.1.3 精确播种 |
3.3.2 生长管理 |
3.4 产品采收 |
3.4.1 采收规格 |
3.4.2 预冷 |
3.4.3 包装发货 |
3.5 档案管理 |
3.6 下茬生产 |
(5)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设施设备与消毒 |
1.1 设施设备 |
1.2 环境消毒 |
2 种子准备 |
2.1 选种 |
2.2 种子处理 |
3 种植管理 |
3.1 播种管理 |
3.2 生长期管理 |
4 产品采收 |
4.1 采收规格 |
4.2 预冷 |
4.3 包装发货 |
5 生产档案 |
6 结语 |
(6)芽苗菜的发芽技术及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芽苗菜研究的发展近况 |
2 芽苗菜的发芽优化技术 |
2.1 智能管理生产模式 |
2.2 LED光环境调控技术 |
3 芽苗菜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及变化 |
3.1 大豆芽苗菜 |
3.1.1 大豆异黄酮 |
3.1.2 维生素C |
3.2 蚕豆芽苗菜中的左旋多巴 |
3.3 鹰嘴豆芽苗菜 |
3.3.1 蛋白质 |
3.3.2 鹰嘴豆芽素A |
3.4 花生芽苗菜 |
4 结语与展望 |
(7)两种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托盘喷淋种植 |
1.1 泡种 |
1.2 播种 |
1.3 催芽 |
1.4 管理 |
1.5 采收 |
2 铺布滴灌种植 |
2.1 泡种 |
2.2 催芽 |
2.3 播种 |
2.4 管理 |
2.5 采收 |
3 结果对比分析 |
3.1 光照控制 |
3.2 温湿度控制 |
3.3 水分控制 |
3.4 通气控制 |
4 小结 |
4.1 技术方面 |
4.2 标准方面 |
(8)不同营养液、培养基及环境对绿豆芽苗菜生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不同营养液处理及不同的培养基对绿豆芽苗菜产量的影响试验 |
1.3.2 不同环境对绿豆芽苗菜的生长及质量的影响试验 |
1.3.3 处理方法 |
1.3.4 数据收集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的绿豆芽苗菜产量对比试验分析 |
2.2 不同环境对绿豆芽苗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9)赤霉素浓度对三种体芽菜萌芽及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1 引言 |
1.1 芽菜、体芽菜的生产特点 |
1.1.1 芽菜类蔬菜的定义及其在蔬菜分类中的地位 |
1.1.2 芽菜类蔬菜的分类 |
1.1.3 芽菜类蔬菜的特征特性 |
1.2 芽菜类蔬菜的发展历史 |
1.3 芽菜类蔬菜的营养价值 |
1.3.1 芽菜类蔬菜的营养特色 |
1.3.2 垂柳、花椒与香椿芽菜的营养特色 |
1.3.3 芽菜类蔬菜可制成各种美味佳肴 |
1.4 芽菜类蔬菜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准备 |
2.2 方法设计 |
2.3 试验数据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期间温度环境状况 |
3.2 不同浓度的GA对体芽菜发芽及生长情况的影响 |
3.2.1 三种体芽菜发芽及体芽生长时间的比较 |
3.2.2 不同浓度的GA对三种体芽菜发芽枝条数的影响 |
3.2.3 不同浓度的GA对三种体芽菜发芽量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的GA对三种体芽菜生长速度的影响 |
3.3.1 不同浓度的GA对垂柳体芽长度的影响 |
3.3.2 不同浓度的GA对花椒体芽长度的影响 |
3.3.3 不同浓度的GA对香椿体芽长度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的GA对体芽菜产量的影响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4.3 芽菜类蔬菜的生产与展望 |
4.3.1 芽菜类蔬菜生产系统的智能化 |
4.3.2 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的深入化 |
4.3.3 芽菜类蔬菜营养研究的全面化 |
4.3.4 芽菜类蔬菜生产技术的创新化 |
4.3.5 芽菜类蔬菜新产品的开发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10)我国芽苗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芽苗菜的发展现状 |
2 芽苗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1 生产环境要求高,普及难度大 |
2.2 市场上存在安全风险 |
2.3 运输和储存难 |
2.4 附加值低 |
3 发展对策 |
3.1 制定芽苗菜生产规范,规范芽苗菜市场管理 |
3.2 合理控制芽苗菜生产环境 |
3.3 开发新型栽培技术,促进芽苗菜的发展 |
3.4 研发新型芽苗菜品种,注重市场开阔 |
3.5 采用整盘活体销售方式,延长芽苗菜的货架期 |
4 芽苗菜的应用前景 |
四、活体芽苗菜生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十字花科芽菜硫苷鉴定及其强化研究[D]. 王树东.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2)
- [2]电解水处理对黄豆芽生长及保鲜的影响[D]. 沈民越.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苦荞芽苗菜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品质分析[D]. 吴志伟. 成都大学, 2021(07)
- [4]荞麦芽苗菜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J]. 郭三红,李育民,吴中波,罗艳. 蔬菜, 2020(07)
- [5]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技术[J]. 郭三红. 长江蔬菜, 2020(05)
- [6]芽苗菜的发芽技术及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J]. 刘一静,秦倩,张驰松,涂彩虹,冯骏,狄飞达. 食品工业, 2018(10)
- [7]两种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对比分析[J]. 曾国浩,冯德党,许春城. 云南农业, 2018(09)
- [8]不同营养液、培养基及环境对绿豆芽苗菜生产的影响[J]. 陆素君,陈振生,邓永胜,韦海,韦继文.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8)
- [9]赤霉素浓度对三种体芽菜萌芽及生长的影响[D]. 李树芳.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 [10]我国芽苗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李宗哲,李德远,苏丹,葛政委.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