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定为什么压倒一切?(论文文献综述)
陈贵梧[1](2021)在《“无组织的有序”:社会化媒体何以影响议程的设置?——以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转型期中国,社会化媒体成为民众进行公共参与和议程设置的替代性渠道。已有研究对其内在机制和逻辑尚缺乏理论解释。基于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案例,提出一个解释性框架:社会化媒体对议程设置的影响,是技术逻辑与治理逻辑综合作用下同时产生空间上"闹大效应"与时间上"立即解决"压力的结果。技术逻辑是指社会化媒体的技术特性让民众诉求表达具备力量聚集、偏好显示、信息筛选和全局扩散的特点,治理逻辑则体现互联网领域的"群众路线"和"稳定压倒一切"的舆论应对方针,以及政府部门对民众诉求和上级问责的回应。在二者交互作用下政府与社会的相互调适为社会化媒体影响议程设置成为可能,但其结果未必定是"无组织的有序"状态。
马振超[2](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安全话语:内涵、发展及逻辑》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安全话语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极为重要的内容。"战争与革命"时代,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以"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党和政权不变质"为主题的政治安全话语,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政治安全话语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平与发展年代,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以稳定为基础,以发展保安全"为主题的政治安全话语,拓展和深化了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安全话语的内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话语体系,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固党的执政地位、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指导和信仰基础。
隋从容[3](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安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的“两大奇迹”,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取得这样的成就,既凝聚着全国公安战线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艰苦努力,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公安工作摆在事关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在汲取国内外公安工作理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顺势而为,在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事业的进程中,对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任务、公安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公安工作主体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回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无论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还是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需要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观照和双向互动中剖析和探讨。为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归纳总结提炼相融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发力的必然结果。发生学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都有其必然的发生基础,也必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等国际国内因素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安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期间,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历史转折时期,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继承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民主法制思想为统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形成了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开创了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新局面。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2年期间,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时期,以依法治国思想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法治化建设,形成了以“讲政治、讲法制、讲服务”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推向一个新高度。第三阶段,2002年至2012年期间,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形成了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蓬勃发展。第四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平安中国思想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更高需求为目标,着重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层面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形成了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使命任务;围绕着“为什么要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围绕着“怎样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方针策略和举措;围绕着“谁来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关于公安工作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回答了公安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关于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维护社会治安要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建设平安中国,回答了公安工作“为什么”的问题。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回答了公安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政治建警,全面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从严治警,依法加强公安队伍纪律规矩意识和正规化建设;素质强警,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回答了公安工作“谁来做”的问题。上述内容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其总体特征是:从生成方式和过程来看,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实践性特征;从内容构成上来看,具有科学性、政治性、法治性特征;从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上来看,具有人民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主要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思想指南;其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思想无论是对公安工作的定性定位问题,还是公安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路线、方针、策略,抑或是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等方面,都对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有所发展,同时,也有效地统筹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就该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持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一根本立足点,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这一根本价值指向,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这一方法论等;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通过强化公安民警的理论信仰,改进公安民警教育方式、强化理论武装,将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转化为公安工作的政策、制度、运行体系,转化为公安干警的需要等手段,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在回答时代之间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正确认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既不能认为它具有历史条件的局限就认为它已过时,弃之不用,也不能认为是终极的理论,而教条僵化,生搬硬套,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尤其是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黄毅峰[4](2018)在《社会冲突视阈下“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分析》文中指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冲突和秩序构成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实现从冲突到秩序的转化是国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任何国家都有"维稳"的天职。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稳定压倒一切"思想理念下的时代产物,它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的同时,其限度也显而易见。寻求社会稳定治理模式的转变,达成内生秩序,成为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性社会稳定的根本出路。
黄毅峰[5](2017)在《从外压式稳定到内生性秩序: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与转变路径》文中认为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秩序与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是国家的基本职能,现代国家都有实现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义务。"维稳"治理模式是现代化转型期中国"稳定压倒一切"治理理念下的时代产物,它一方面有效实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但另一方面其限度和弊病也显而易见,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陷入"越维稳越不稳"的怪圈之中。寻求社会稳定治理模式的转变,已成为中国未来通往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
黄毅峰[6](2017)在《从外压到内生:“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与转变路径探索》文中提出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是国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任何国家都有"维稳"的义务。中国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是现代化转型期"稳定压倒一切"思想观念下的时代产物,它在维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将近四十年社会整体稳定的同时,其限度和弊病也越来越明显。寻求社会稳定实现模式的转变,实现内生性社会稳定,已成为中国未来通往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选择。
江平[7](2015)在《依法治国与保护不同意见》文中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命题,就是怎么样依照法律的精神和法治的思想来治国,不仅仅是靠制度。法律既有制度,也有理念,又有方法,又是文化。如何处理好维稳和维权之间的关系,是治国理念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常谈"维稳压倒一切",最近不怎么谈了。"维稳压倒一切"有片面性,也有危害性。应当提"法治压倒一切"。因为依法治国,当然法治压倒一切。我觉得,法治包含了怎样处理维稳和维权的
聂军[8](2014)在《论维稳理念的创新》文中提出维稳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当下中国的维稳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维稳成本高昂而效率低下。要解决中国式维稳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创新维稳理念。邓小平"稳定压倒一切"中的"稳定"指的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准则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稳定。在当前维稳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式维稳出现了维稳内容泛化、维稳手段泛化、维稳机构空心化和维稳的自利性倾向等问题。维稳理念的创新势在必行。
赵孟营[9](2012)在《社会正义重建: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转向》文中提出中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着这样的格局性困境:社会系统内部个人困扰和公众论题双重广泛化;社会管理领域的"词""物"双重分离。因此,必须以"正义压倒一切"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未来行动纲领,以便能够在中国社会实现社会正义的重建。
刘刚[10](2012)在《“管控型”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稳定的一个分析框架》文中认为稳定是一个弥久而常新的话题,基层稳定也一直被看作是国家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中国,虽然党和国家对基层稳定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不少维稳措施,但基层的维稳工作不管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与威权体制密切相关的"刚性稳定"在基层表现为一种"管控型"稳定。本文对这种"管控型"稳定的内涵特征、产生原因、影响后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二、稳定为什么压倒一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稳定为什么压倒一切?(论文提纲范文)
(1)“无组织的有序”:社会化媒体何以影响议程的设置?——以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社会化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概述 |
三、社会化媒体推动议程设置的一个解释性框架 |
(一)作用机制:空间上的“闹大效应”与时间上的“立即解决”压力 |
(二)内在逻辑:技术逻辑与治理逻辑的交互作用 |
(三)社会化媒体时代议程设置的类型建构 |
(四)解释框架的提出及其相关命题 |
五、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
(一)案例梗概 |
(二)实证分析 |
六、结论与讨论 |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安全话语:内涵、发展及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后“扞卫主权独立安全,确保党和政权不变质”的政治安全话语 |
(一)坚决扞卫主权安全、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
1. 坚决回击任何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行径。 |
2. 扞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
3. 粉碎分裂图谋,维护国家统一。 |
4. 反对他国干涉,维护主权独立。 |
(二)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反动势力的破坏活动 |
(三)依靠人民团结人民 |
(四)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图谋 |
(五)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1. 改善执政党的政治生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
2. 保障党的执政绩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以稳定为基础,以发展保安全”的政治安全话语 |
(一)现代化建设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1. 中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2.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人民民主专政不行。 |
(二)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
(三)抵御和防范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 |
1. 警惕“没有硝烟的世界战争”。 |
2. 抵御和防止和平演变的关键在党的领导。 |
3. 党的领导的关键在于增强党的免疫力。 |
(四)稳定压倒一切 |
1. 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
2. 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
3. 发展是实现稳定的根本。 |
(五)政治安全话语内涵的拓展 |
1. 警惕、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 |
2. 执政地位面临“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 |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政治安全话语 |
(一)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
(二)把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 |
1. 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和关键。 |
2. 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 |
3.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其独特优势。 |
4. 意识形态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的信仰基础。 |
(三)政权安全的实质是党的执政地位 |
1. 执政根基在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2.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3. 党的领导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障。 |
(四)执政安全取决于人民安全 |
1. 执政安全在于执政理念的坚守。 |
2. 执政安全在于人民群众的选择。 |
3. 执政安全最终取决于人民安全。 |
结语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点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点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生成逻辑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
(一) 国际背景:全球化和国际警务改革对公安工作带来新影响 |
(二) 国内现实:社会转型对公安工作提出新要求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 |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工作的历史实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工作的现实实践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理论来源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安工作的相关理论 |
(二) 毛泽东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
一、改革开放起步与全面展开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78年-1992年) |
(一) 在拨乱反正中初步形成 |
(二)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走向成熟 |
(三) 在党的十三大以后至邓小平南巡讲话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92年-2002年) |
(一) 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
(二) 党的十五大以后至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走向成熟 |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02年2012年) |
(一) 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七大这一时期为形成期 |
(二) 党的十七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时期为进一步发展期 |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12年至今)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内容 |
一、关于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 |
(一)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依然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
(二) 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和工作大局中公安工作处在很重要的位置 |
(三)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使命任务 |
二、关于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
(一)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能动摇 |
(二) 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
三、关于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 |
(一)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
(二) 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
(三)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
四、关于公安工作的实现路径 |
(一)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首要问题 |
(二) 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三)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四) 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增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
五、关于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 |
(一) 政治建警:全面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政治过硬 |
(二) 从严治警:全面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确保公安队伍纪律作风过硬 |
(三) 依法治警:全面推进正规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责任过硬 |
(四) 素质强警:积极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本领过硬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总体特征 |
一、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继承性 |
二、内容构成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法治性 |
(一) 严密的科学性特征 |
(二) 鲜明的政治性特征 |
(三) 强烈的法治性特征 |
三、本质属性和价值依归的人民性 |
(一) 价值指向的人民性 |
(二) 力量源泉的人民性 |
(三) 评判标准的人民性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价值意义 |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 |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二) 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实践意义 |
(一) 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 |
(二) 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 |
(三) 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 |
(四) 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思想保障 |
第六章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 |
一、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 |
(一)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
(二) 以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 |
(三) 以坚持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立足点 |
(四) 以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为根本价值指向 |
(五) 以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为方法论 |
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 |
(一) 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 |
(二) 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时代之间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 |
三、在正确认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 |
(一) 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 |
(二) 坚持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社会冲突视阈下“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冲突理论:维稳治理模式分析的价值基础 |
(一) 冲突与秩序:社会状态的两种基本形式 |
(二) 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社会冲突的功能 |
二、维稳治理模式:特殊历史时期特殊国情下的政治产物 |
(一) “稳定压倒一切”维稳理念的初步形成 |
(二) “稳定压倒一切”理念催生维稳治理模式 |
(三) “压倒一切”维稳治理模式的渐趋成熟 |
三、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以社会冲突理论作为分析视角 |
(一) 维稳治理模式从本质上完全排斥社会冲突 |
(二) 维稳治理模式会累积社会冲突的能量 |
(三) 维稳治理模式可能导致社会冲突的集中爆发 |
(四) 维稳治理模式导致政府将注意力集中在社会冲突上 |
四、内生社会稳定:维稳治理模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
(一) 价值理念的塑造是内生社会稳定的坚固基石 |
(二) 机制制度的建构是内生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
五、结语 |
(5)从外压式稳定到内生性秩序: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与转变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稳定压倒一切:维稳治理模式的现实基础和生长历程 |
二、外压式稳定: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剖析 |
三、内生性秩序:维稳治理模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
结语 |
(6)从外压到内生:“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与转变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秩序与稳定:国家之于社会的价值与功能 |
二、稳定压倒一切: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考察 |
三、强制与交易: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剖析 |
四、内生秩序:外压式“维稳”治理模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
(8)论维稳理念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稳定压倒一切”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 |
三、中国维稳观念的演化过程 |
四、“中国式”维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五、结语 |
(9)社会正义重建: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转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中国社会管理的格局性困境 |
三、未来的行动纲领:正义压倒一切 |
四、社会正义重建的逻辑预设 |
(10)“管控型”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稳定的一个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管控型”稳定的内涵与特征 |
二、产生“管控型”稳定的主要原因 |
三、“管控型”稳定的影响与后果 |
四、简单小结 |
四、稳定为什么压倒一切?(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组织的有序”:社会化媒体何以影响议程的设置?——以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为例[J]. 陈贵梧. 电子政务, 2021(09)
-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安全话语:内涵、发展及逻辑[J]. 马振超. 公安学研究, 2021(03)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D]. 隋从容. 山东大学, 2020(09)
- [4]社会冲突视阈下“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分析[J]. 黄毅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5]从外压式稳定到内生性秩序: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与转变路径[J]. 黄毅峰. 湖北社会科学, 2017(12)
- [6]从外压到内生:“维稳”治理模式的限度与转变路径探索[J]. 黄毅峰. 东方论坛, 2017(06)
- [7]依法治国与保护不同意见[J]. 江平. 炎黄春秋, 2015(08)
- [8]论维稳理念的创新[J]. 聂军. 桂海论丛, 2014(02)
- [9]社会正义重建: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转向[J]. 赵孟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06)
- [10]“管控型”稳定: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稳定的一个分析框架[J]. 刘刚. 东南学术,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