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阻止胶质瘤生长

替莫唑胺阻止胶质瘤生长

一、替莫唑胺可阻止神经胶质瘤生长(论文文献综述)

陈赟[1](2021)在《TRK、CyclinD1及CyclinA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TRK、CyclinD1及CyclinA1在各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RK、CyclinD1及CyclinA1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至2019年间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40例胶质瘤样本,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胶质瘤样本中TRK、CyclinD1、CyclinA1的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NTRK融合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 2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TRK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WHO分级呈负相关(P=0.0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性别、年龄、位置、术前KPS评分等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WHO分级、性别、年龄、位置、术前KPS评分等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WHOI、II级中的表达率低于WHOIII、IV级。3、CyclinA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WHO分级呈负相关(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yclinA1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大小、性别、年龄、位置、术前KPS评分等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TRK蛋白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病人的OS、PFS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的生物学检测状态的指标,而CyclinD1、CyclinA1与胶质瘤病人的OS、PFS无关。5、在胶质瘤中NTRK的融合以NTRK1为主,且免疫组化对于诊断胶质瘤的融合特异性较低。结论:1、TRK、CyclinD1及CyclinA1在胶质瘤中存在表达,TRK、CyclinA1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2、TRK表达水平也许能作为胶质瘤病人的预后指标,而CyclinD1、CyclinA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无关。3、在胶质瘤中,NTRK的融合可能以NTRK1的融合为主。且IHC检测NTRK的融合特异度较低。

刘婷[2](2021)在《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由于胶质母细胞瘤(GBM)的高侵袭性和高复发性,GBM患者预后极差,且放疗效果欠佳。DNA双链断裂的修复(DDR)是GBM产生放疗抗性的主要原因。DDR包括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个修复途径,其中NHEJ为肿瘤细胞放疗后修复的主要途径。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单体芒果苷联合放疗可显着抑制GBM细胞增殖,并抑制DDR。基于此,本论文旨在研究芒果苷通过抑制NHEJ途径从而提高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为以芒果苷为先导化合物的抗GBM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方法:(1)芒果苷处理后,用电离辐射(IR)照射胶质瘤U-87 MG、U-118 MG细胞,对NHEJ修复途径的关键蛋白(53BP1、p-ATM、p-53BP1、γ-H2AX)进行Western Blot检测。(2)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分析U-87 MG、U-118 MG细胞中DSBs标志蛋白γ-H2AX焦点的聚集情况。(3)芒果苷处理后,用IR照射大鼠永生化施万细胞,免疫荧光分析γ-H2AX焦点的聚集情况,并用ELISA检测施万细胞DNA损伤百分比。(4)构建GBM荷瘤鼠模型,分组进行DMSO、IR、芒果苷、IR+芒果苷处理。测量20天内荷瘤鼠体重,移植瘤体积和重量,以及100天内生存曲线。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芒果苷处理后,调控NHEJ修复途径的关键蛋白ATM、53BP1、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这说明芒果苷通过抑制NHEJ途径,阻止DNA损伤修复。(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芒果苷给药后,γ-H2AX阳性GBM细胞和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显着减少(P<0.01),揭示了芒果苷能够有效抑制DNA损伤修复,提高GBM放疗敏感性。(3)芒果苷给药后,γ-H2AX阳性施万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芒果苷对施万细胞的DNA损伤修复水平无影响。(4)芒果苷联合IR治疗可有效增加GBM荷瘤鼠的体重、延长生存时间(n=10,P<0.05)。(5)芒果苷联合IR治疗可显着降低肿瘤体积和重量,抑制肿瘤生长(n=10,P<0.05)。结论:芒果苷对GBM放射治疗具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这可能是芒果苷抑制DNA损伤NHEJ修复途径所介导的,因此,芒果苷可有望研发为改善GBM的放疗敏感性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

杨亚丽[3](2021)在《羟基脲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放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羟基脲(HU)联合替莫唑胺(TMZ)和放疗(RT)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单纯HU组、CRT组(RT+TMZ)、HU+CRT组(HU+RT+TMZ)四组,其中行克隆形成实验绘制细胞细胞生存曲线时分组为RT组和HU+RT组共两组。采用CCK8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U/TMZ及不同实验分组处理后U251细胞增殖活性,并确定后续实验HU及TMZ的浓度;克隆形成实验(分四组)检测不同分组处理后的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分两组)检测细胞存活分数并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4种不同分组处理后U251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蛋白表达情况;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HU浓度在50umol/L及以下时不会显着影响U251细胞活力,故选用HU50umol/L作为后续实验浓度,计算TMZ的IC50为803.556umol/L,30.67%细胞抑制率时TMZ浓度为500umol/L,故选择TMZ 500umol/L作为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将50umol/L HU联合CRT组与CRT组相比,结果显示放化疗基础上加用HU后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F=12.199,P<0.05);克隆形成实验(分为Ctrl、单纯HU组、CRT组(RT+TMZ)、HU+CRT组(HU+RT+TMZ)四组)显示HU+CRT组较CRT组显着降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F=23.590,P<0.01);克隆形成实验(分为RT组和HU+RT组)显示HU联合RT后较单纯RT相比细胞存活分数减少,且放射增敏比大于1(SER=1.49);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实验结果提示HU+CRT组较CRT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F=48.854,P<0.01),并促使细胞阻滞在S期及G2期(S期F=296.063,P<0.05,G2期F=115.750,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凋亡蛋白Caspase-3及Bax表达水平上升,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下降(Caspase-3 F=70.977,P<0.000,Bax F=69.751,P<0.000,Bcl-2 F=31.681,P<0.000);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HU+CRT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低(侵袭:F=233.6,P<0.01;划痕:12h,F=263.951,P<0.000;24h,F=310.780,P<0.01)。结论1.羟基脲可以增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化疗敏感性。2.羟基脲增加U251细胞放化疗敏感性的机制与细胞周期S期及G2期阻滞以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刘婕婷[4](2021)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而WHO 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又是胶质瘤中最高发的类型。70%-80%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病程介于3-6个月,其5年生存率不到10%。尽管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局部精准放疗+术后靶基因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肿瘤高度的增殖能力、浸润性生长、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的早期耐受、微血管增生以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研究发现,肿瘤组织基因型的差异,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2016年WHO已将IDH突变、1p/19q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特征更精确地用于胶质瘤的分级分类中,因此,胶质瘤基因标记物的研究为细化其分子诊断并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选择。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可视化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东、西方人均适用的胶质母细胞瘤诊断及预后标记物,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筛选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探索影响胶质瘤细胞生存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文献计量学分析:检索主要数据库,获取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利用书目共现系统分析软件(Bibliogr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ining System,BICOMS)对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发表时间和期刊等信息进行提取和整理,对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和地区及关键词生成合作网络图和聚类网络图,整理差异表达基因的HR值及95%CI。(2)生物信息学分析: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得到GBM患者样本的表型信息、基因表达、生存数据,从GTEx(The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数据库筛选正常样本的表型信息和基因表达数据,并进行标准化。从CGGA(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693和325数据集中患者信息。利用差异表达分析、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和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方法筛选GBM患者预后相关基因,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is index,PI),创建K-M(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ROC(the time-dependent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PI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比较预后指数与其他临床因素的预后价值。利用GO(Gene ontology)基因功能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预后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单变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K-M曲线和ROC曲线分析,将在TCGA中筛选的预后相关基因在CGGA_325和CGGA_693数据集中验证。(3)实验室检测:q 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级别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筛选的预后相关基因表达量;沉默A172胶质瘤细胞株的FN1、HSPA5基因;MT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分别检测沉默FN1、HSPA5基因对A172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q 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沉默FN1、HSPA5基因对A172胶质瘤细胞株Bax、Bcl-2、MMP9和Ecadherin表达的影响。随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和OS(Overall Survival),通过单变量、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K-M曲线分析基因表达差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基因差异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和热点:最终纳入1771篇文献,中文123篇,中文研究数量不到外文的1/10。26个省市的116个机构参与了中文文献研究,18个国家的611个机构参与了外文文献研究,省份、国家和机构之间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中文文献239个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5个类别,外文文献2963个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4个类别。中文文献关注的基因标记物中,基于细胞和组织共同关注的有2-HG、CD133、CXCR4、Vimentin、Nestin等。外文文献关注的基因标记物中,组织关注的有271个,细胞关注的有87个,基于数据库的生信关注有900个。细胞、组织和生信共同关注的有VEGF、TGFBI、CD44、COL1A2、COL3A1等。同时,外文文献关注的微小RNA有310个。中文文献关注的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和Fas/Fas L信号通路。外文文献关注的信号通路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Akt/ERK信号通路、Akt/Fox M1信号通路、ATM/Chk2/p53信号通路、CDK4/6-RB信号通路等。(2)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按阈值模型,差异表达的基因保留了581个。其中138个高表达,443个低表达,最终筛选出20个m RNAs。其中16个m RNAs(RNF10、MTPN、RTN4、HSPA5、PLD3、GRN、FLII、NDUFB2、DKK3、MAP1LC3A、SERPINE2、TTYH3、SCG5、FN1、TAGLN2、LY6E)为原癌基因,HRs为1.230~2.039,4个m RNAs为抑癌基因(RPS19、EIF3L、EIF4A2、FDPS),HRs为0.789~0.552。PI的HR为2.653(95%CI 1.976-4.122)(P<0.05)。PI的K-M曲线结果显示,3年和5年的AUC分别为0.824和0.820。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8个生物学过程,分别是细胞粘附分子锚定、分子伴侣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钙粘蛋白结合、翻译起始因子活性、翻译因子活性RNA结合和未折叠蛋白结合。TCGA筛选的20个m RNAs在CGGA的单变量Cox结果表明,4个基因(MTPN、RTN4、MAP1LC3A和DKK3)与OS的相关性不显着,7个基因(LY6E、FLII、PLD3、EIF4A2、RNF10、RPS19和NDUFB2)仅在CGGA_325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9个基因(TTYH3、TAGLN2、FN1、HSPA5、EI3L、SCG5、SERPINE2、FDPS和GRN)在CGGA_693和CGGA_325中对预后均具有预测效应。SCG5和SERPINE2在CGGA和TCGA中表现出相反的作用,7个基因(TTYH3、TAGLN2、FN1、HSPA5、EI3L、FDPS和GRN)在TCGA和CGGA之间表现出相同的效应(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20个m RNAs在CGGA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考虑到其他临床混杂因素,PI仍然是关键预后预测因子。(3)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q 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FN1、GRN、HSPA5、TTYH3、TAGLN2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并且随着WHO分级的升高,m RNA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免疫组化的结果也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FN1、GRN、HSPA5、TTYH3、TAGLN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着升高(P<0.05),随着WHO分级的升高,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在A172细胞株中,与sh FN1-NC(negative control)组和sh HSPA5-NC组相比,sh FN1组、sh HSPA5组细胞24h、48h和72h的增殖率显着降低(P<0.05)、48h的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48h的迁移细胞数显着降低(P<0.05),Bax、Ecadherin m RNA、蛋白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Bcl-2和MMP9的m RNA、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P<0.05)。与空白组相比,sh FN1-NC组和sh HSPA5-NC组细胞各指标均无显着变化。影响GBM患者PFS的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FN1、HSPA5、TAGLN2、GRN阳性表达组患者PFS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显着降低(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1、HSPA5和TAGLN2的表达对GBM患者PFS具有独立影响。影响GBM患者OS的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FN1、HSPA5、TAGLN2、GRN阳性表达患者的OS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显着降低(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N1、HSPA5、GRN、TAGLN2表达对GBM患者OS具有独立影响(P<0.05)。结论(1)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中文文献数量较少,外文文献数量相对较多,但是中外文研究的作者、研究机构和国家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中文研究主题相对分散,外文研究主题比较集中,但均有拓展的空间,在开展基因标记物组织和细胞研究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基因标记物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20个基因与患者预后相关,分别为RNF10、MTPN、RTN4、HSPA5、PLD3、GRN、FLII、NDUFB2、DKK3、MAP1LC3A、SERPINE2、TTYH3、SCG5、FN1、TAGLN2、LY6E、RPS19、EIF3L、EIF4A2、FDPS。主要参与细胞粘附分子结合、伴侣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生物学功能,涉及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等机制,由其建立的PI预测模型既可有效地预测TCGA中GBM的发病风险,也可预测中国GBM患者的发病风险。(3)20个基因中,在TCGA和CGGA数据库中具有相同表达趋势,且对GBM表现出相同效应的基因有7个,分别为TTYH3、TAGLN2、FN1、HSPA5、EI3L、FDPS和GRN,其中TTYH3、TAGLN2、FN1、HSPA5、GRN为原癌基因,EI3L、FDPS为抑癌基因。这7个基因是东、西方人均适用的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4)FN1、GRN、HSPA5、TTYH3、TAGLN2在胶质瘤组织的高表达可能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FN1、HSPA5的高表达,通过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转移,影响其生物学行为,从而促进胶质瘤的进展。(5)FN1、HSPA5、TAGLN2、GRN的高表达,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可作为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双重标记物,为临床诊疗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王崇丞[5](2020)在《BINP3介导的AIF核转位在水飞蓟宾诱导脑胶质瘤细胞自噬性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指出背景:胶质瘤是一种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参与构成了儿童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新诊断的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只有14.6个月,即使这些病人已接受了肿瘤外科切除并施以放疗及替莫唑胺(TMZ)化疗[2]。作为烷基化剂TMZ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但其疗效往往受到肿瘤抗药性的限制[3]。因此,更为有效的胶质瘤治疗新药仍为所需。自噬是一种降解途径,自噬体或自噬溶酶体在细胞质中的形成是其形态学上所具有的特征,细胞内物质或受损的细胞器通过自噬体投递到溶酶体以备清除[4]。自噬在调节细胞命运中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保护细胞免受有害的刺激的迫害。另一方面,它会导致细胞死亡,这被称为自噬性死亡[4]。据报道,自噬通过清除受损的线粒体来抑制活性氧(ROS)的积累,从而消除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死亡[5]。还发现自噬通过去除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折叠蛋白来保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6]。因此,自噬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与氧化应激的抑制密切相关。在自噬性死亡的情况下,自噬也伴随着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通常认为由活性氧所激活[7,8]。然而,自噬是否能通过增加细胞内ROS或诱导线粒体损伤来促进细胞死亡仍不清楚。水飞蓟素是水飞蓟素中最具生物活性的成分,水飞蓟素是奶蓟(水飞蓟属)的多酚提取物。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肝胆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蘑菇中毒[9,10]。此外,水飞蓟宾不仅对乳腺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胶质瘤细胞等多种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TMZ、TRAIL或三氧化二砷等化疗药物也有致敏作用,可预防化疗药物顺铂对肝细胞的损伤。虽然水飞蓟宾可以诱导癌细胞自噬死亡,但水飞蓟宾诱导自噬下游的生化事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胶质瘤细胞系及裸鼠移植瘤为研究对象,探讨自噬是否具有促进线粒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目的:在这项研究里,我们利用多种胶质瘤细胞系以及移植了胶质瘤的裸鼠来调查有BNIP3参与的自噬是否促进了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方法:1、通过MTT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情况。2、通过LDH释放试验检测胶质瘤细胞死亡率的变化。3、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胶质瘤细胞及裸鼠组织中相关蛋白含量变化。4、通过流式细胞术检结合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5、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JC-1、DCFH-DA、Mitosox染色后胶质瘤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6、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后相关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的分布情况。7、通过DCFH-DA探针、H2O2检测胶质瘤细胞及裸鼠组织的氧化水平。8、通过构建Stub RFP-Sens GFP-LC3慢病毒转染胶质瘤细胞,观察自噬发生情况。9、通过GSH与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检测胶质瘤细胞及裸鼠组织内还原物质的含量。10、通过Si RNA技术敲除AIF、BNIP3和ATG5基因,来研究他们在水飞蓟宾诱导的AIF的核转位或过度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11、通过对Balb/c nude裸鼠接种C6胶质瘤细胞,构建肿瘤移植模型,观察体内环境中水飞蓟宾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结果:1、MTT法检测水飞蓟宾对U87、U251、SHG-44和C6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水飞蓟宾诱导ATG5和LC3-II的时间依赖性上调,而自噬底物p62(SQSTM1)的时间依赖性下调。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Stub RFP-Sens GFP-LC3B慢病毒感染细胞的代表性图像显示,水飞蓟宾诱导自噬体(黄色斑点)和自溶体(紫色斑点)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3MA可抑制水飞蓟宾诱导的LC3-II的上调和p62的降低。BafilomycinA1逆转了水飞蓟宾诱导的p62降低,但进一步提高了LC3-II水平。LDH释放实验证明,3MA或bafilomycin A1可预防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Si RNA敲除ATG5可抑制水飞蓟宾诱导的LC3-II的上调和p62的降低。LDH释放实验表明,Si RNA敲除ATG5后,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受抑。2、荧光显微镜下JC-1染色的代表性细胞图像显示,水飞蓟宾处理使U87和U251细胞的红色荧光明显减弱。流式细胞术结合JC-1染色证实,水飞蓟宾诱导线粒体膜电位的时间依赖性耗散。在荧光显微镜下,用Mitosox red染色的细胞的代表性图像显示,在水飞蓟宾处理的细胞中显示的红色荧光明显强于对照组。对Mitosox-red显示的红色荧光强度的统计分析表明,水飞蓟宾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触发线粒体超氧化物的积累。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水飞蓟宾诱导AIF从线粒体向细胞核的转移具有时间依赖性。共聚焦显微镜结合免疫化学染色的典型图像显示,水飞蓟宾诱导AIF在U87细胞核内积聚。Si RNA敲除AIF抑制了水飞蓟宾诱导的核内AIF的积累。LDH释放实验证明,AIF基因敲除可阻止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对Mitosox-red荧光强度的统计分析表明,3MA或bafilomycin A1可显着抑制水飞蓟宾诱导的线粒体超氧化物积累。Western blotting证实,Si RNA敲除ATG5可阻止水飞蓟宾诱导的AIF从线粒体向细胞核的转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i RNA敲除ATG5后,siribin诱导的AIF核移位受到抑制。Si RNA敲除ATG5可抑制水飞蓟宾对线粒体超氧化物的影响。3、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水飞蓟宾诱导BNIP3上调,促进线粒体BNIP3积累,且呈时间依赖性。共聚焦显微镜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水飞蓟宾诱导的BNIP3上调与线粒体共定位。Si RNA敲除BNIP3抑制水飞蓟宾诱导的BNIP3上调和线粒体堆积。LDH释放实验表明,Si RNA敲除BNIP3可防止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对用Mitosox-red培养的细胞显示的红色荧光强度的统计分析表明,用Si RNA敲除BNIP3可以阻止水飞蓟宾诱导的线粒体超氧化物的积累。流式细胞仪分析结合JC-1染色显示,BNIP3的敲除减轻了水飞蓟宾诱导的线粒体去极化。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当BNIP3被Si RNA敲除时,水飞蓟宾诱导的AIF从线粒体向细胞核的转移受到抑制。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3MA或bafilomycin A1存在下,水飞蓟宾诱导的BNIP3上调和在线粒体上的积累均受到抑制。4、Western blotting证实,水飞蓟宾诱导HIF-1α表达下调,但GPX4表达上调呈时间依赖性。过氧化氢检测显示水飞蓟宾对胶质瘤细胞内过氧化氢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增加。GSH测定证实,水飞蓟宾治疗导致GSH的时间依赖性耗竭。H2O2测定表明,外源GSH的补充可阻止水飞蓟宾诱导的H2O2升高。LDH释放实验表明,补充GSH可预防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SH预处理可阻止水飞蓟宾诱导的BNIP3在线粒体的过度表达和积累。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H2O2不仅诱导了BNIP3的过度表达,而且提高了线粒体中BNIP3的水平。GSH测定表明,3MA或bafilomycin A1可抑制水飞蓟宾诱导的GSH耗竭。H2O2测定表明,用3MA或bafilomycin A1预处理的细胞中,水飞蓟宾诱导的H2O2增加是受逆的。5、半胱氨酸测定表明,水飞蓟宾诱导半胱氨酸的时间依赖性耗竭。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实,水飞蓟宾下调x CT,而上调p53和磷酸化p53呈时间依赖性。这些都是在3MA或bafilomycin A1存在下受到逆转。半胱氨酸测定表明,在3MA或bafilomycin A1存在下,水飞蓟宾诱导的半胱氨酸耗竭是受抑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i RNA敲除ATG5可阻止水飞蓟宾诱导的CT下调和p53、p-p53的上调。半胱氨酸测定证明,Si RNA敲除ATG5后,水飞蓟宾诱导的半胱氨酸耗竭受到抑制。6、水飞蓟宾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耗尽ATP、葡萄糖-6-磷酸和丙酮酸。Western blotting显示水飞蓟宾诱导HK-II、PFKP和PKM2的时间依赖性下调。GSH预处理可防止水飞蓟宾诱导的ATP、葡萄糖-6-磷酸和丙酮酸的耗竭。Western blotting证明,GSH可抑制HK-II、PFKP、PKM2和p62的下调,抑制水飞蓟宾诱导的ATG5和LC3-II的上调。7、水飞蓟宾能抑制皮下荷瘤裸鼠肿瘤的生长。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水飞蓟宾上调ATG5和LC3-II,下调p62。水飞蓟宾处理导致GSH和半胱氨酸的消耗,但增加了过氧化氢。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水飞蓟宾下调x CT,但上调p53和磷酸化p53蛋白。水飞蓟宾还刺激线粒体BNIP3的上调和积累,促进AIF从线粒体向细胞核的转运。水飞蓟宾诱导ATP、葡萄糖-6-磷酸和丙酮酸的耗竭。水飞蓟宾处理导致HK的下调。结论:1、体内体外实验证明,水飞蓟宾能够抑制胶质瘤的生存。2、水飞蓟宾诱导胶质瘤细胞自噬,自噬参与线粒体损伤。3、自噬促进水飞蓟宾诱导BNIP3的表达和线粒体积累。4、自噬通过引起GSH耗竭促进水飞蓟宾诱导的H2O2增加。5、自噬促进水飞蓟宾诱导的半胱氨酸耗竭和p53磷酸化。6、水飞蓟宾抑制胶质瘤细胞糖酵解。

贺宜春[6](2020)在《自噬流损伤介导Caspase-8非经典活化增加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前,神经胶质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同时辅以放化疗,化学治疗仍是神经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替莫唑胺(TMZ)是神经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但是由于药物敏感性随治疗过程逐步下降,TMZ治疗可以延长胶质母细胞瘤中位生存期3-5个月。因此,如何增加神经胶质瘤细胞TMZ敏感性成为影响化疗效果的瓶颈问题。既往研究发现,在TMZ干预下,自噬起到促死亡和促存活两种看似相悖的作用,但是其潜在机制尚不明晰,为精准判断自噬在治疗中的作用并靶向自噬提高TMZ疗效带来了困难。目前研究已经表明,许多自噬相关蛋白参与凋亡调控,自噬流状态被认为是决定自噬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不同自噬流背景下,探讨自噬在凋亡调控及TMZ敏感性调节中的作用,为靶向自噬提高TMZ敏感性,提高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提供理论依据。自噬(Autophagy)是一个高度动态,多步骤的生物进程,包括起始,自噬膜形成与延伸,自噬体成熟闭合,与溶酶体融合以及溶酶体降解。自噬的这一完整过程称之为自噬流(Autophagic Flux),用来反应自噬水平的高低。既往研究证明,TMZ作用下,在不同步骤干扰自噬流会导致不同的细胞命运,提示TMZ作用下,自噬流状况决定的自噬底物的堆积状态可能是决定自噬促生存或促死亡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而决定细胞命运。SQSTM1,也叫做p62,是选择性自噬的特异性底物,也是自噬体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实验室早期研究发现,p62的基础性高表达和通畅的自噬流赋予肿瘤细胞对治疗更高的耐受性。当应用氯喹(chloroquine,CQ)或巴弗洛霉素A1(Bafilomycin A1,Baf A1)在自噬流晚期阻断自噬流后,凋亡敏感性显着升高。同时,敲除ATG4C基因可有效阻断自噬流量,导致p62和LC3-II的堆积性表达增高,增加TMZ的细胞毒性作用。这些证据提示,p62作为关键蛋白决定自噬的促生存或促死亡作用。但是,单纯依靠p62的表达并不能准确反映自噬流状态以及鉴别自噬在TMZ诱导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因此,在不同自噬流背景下,揭示p62在TMZ诱导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机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任务。研究提示,p62可通过介导Caspase-8激活或降解影响细胞命运。Caspase-8作为外源性凋亡途径中的关键蛋白,尽管其在GBM中表达上调,但是其凋亡活性并未激活。由此,激活Caspase-8的凋亡活性可能是一个提高TMZ敏感性的有效策略。而自噬体膜可作为细胞内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i DISC)平台,进而导致不依赖于死亡受体的Caspase-8激活。因此,从i DISC的形成与降解角度探究Caspase-8与p62的相互作用可能有利于揭示自噬流对凋亡的精确调控机制,提供一个精准判断TMZ作用下自噬作用的参考指标。本研究以不同自噬流量的SHG44和U87MG胶质瘤细胞系为研究模型,利用胶质瘤组织芯片、细胞模型及裸鼠皮下异体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共沉淀、间接免疫荧光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自噬流量调节i DISC形成与降解影响自噬在TMZ治疗中的作用,为精准靶向自噬,提高TMZ敏感性,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利用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及胶质瘤组织芯片分析胶质瘤级别与p62和Caspase-8表达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应的临床资料,分析p62及Caspase-8对患者预后影响。(2)利用MTT法检测TMZ,CQ对胶质瘤细胞的细胞活性抑制情况;(3)Western Blotting检测p62和LC3表达,m RFP-GFP-LC3双标腺病毒感染细胞评价自噬流量。(4)利用Caspase-8和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TUNEL法、Annexin-V/PI双染、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来检测TMZ和CQ诱导的凋亡发生情况。(5)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共沉淀来检测p62、Caspase-8之间的空间共定位以及自噬体膜对Caspase-8的招募情况。(6)通过p62敲除、过表达p62及UBA和LIR截短突变体,检测Caspase-8活性并使用Western检测蛋白剪切情况,评价p62及其结构域对Caspase-8活化的影响。(7)利用裸鼠胶质瘤皮下异体移植瘤模型,给予TMZ灌胃,CQ腹腔注射处理,体内验证CQ与TMZ的联合作用;检测处理后异体移植瘤的p62、Caspase-8的表达及活性变化。结果:(1)生物信息学及胶质瘤组织芯片结果显示,自噬及溶酶体相关基因在胶质瘤中高表达,自噬特异性底物p62和Caspase-8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p62高表达的情况下,Caspase-8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2)筛选出低自噬流量的SHG44和高自噬流量的U87MG,替莫唑胺显着提高胶质瘤细胞的自噬起始及自噬流量。CQ阻断自噬流量后,p62显着堆积性表达增高,同时增加替莫唑胺诱导的Caspase-8活化以及凋亡。(3)CQ阻断自噬可增加p62和Caspase-8的相互作用以及自噬体膜对Caspase-8的招募。敲除p62降低TMZ和CQ联合应用导致的Caspase-8活化。p62过表达可增加TMZ诱导的Caspase-8活化。而与野生型p62相比,UBA和LIR结构域截短突变体显着抑制了Caspase-8的活化。(4)体内实验证明CQ有效增加TMZ对肿瘤生长的抑制。CQ增加异体移植瘤的p62堆积和Caspase-8活化。结论:(1)高级别胶质瘤的基础自噬流量显着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并且较高的基础自噬流量预示着不良预后。(2)阻断自噬流或自噬起始大于自噬相关溶酶体降解能力将导致p62的堆积,进而介导Caspase-8激活。自噬流量调控i DISC的形成与降解,调控Caspase-8活化,进而参与胶质瘤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调节。(3)i DISC介导的Caspase-8激活依赖于p62的UBA和LIR结构域。(4)Caspase-8可辅助p62判断胶质瘤自噬流量的大小;p62/Caspase-8表达模式具有成为更精准的胶质瘤预后指标的可能。

马徐民[7](2020)在《小分子化合物小檗碱抑制C6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小檗碱(berberine)对神经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其抑制神经胶质瘤的调控机制。方法:选择神经胶质瘤C6细胞株为实验模型,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检测0、1、5、10、25、50μM的小檗碱对C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划痕实验验证其抑制C6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平板克隆实验验证小檗碱可以抑制C6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通过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对细胞的CDK2、p53、p21以及Caspase-3、Bax、Bcl-2等蛋白表达水平。以CDK2为靶点,进行小檗碱与CDK2分子对接。结果:1小檗碱明显抑制C6细胞的增殖与迁移;2小檗碱能够与CDK2的ATP结合区结合并下调CDK2以及p-CDK2的蛋白表达;3小檗碱也影响p53、p21和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1小檗碱可能通过调控周期信号蛋白CDK2、p53、p21的表达从而抑制C6细胞的生长。2小檗碱抑制C6细胞的生长也可能与调控凋亡蛋白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有关。3我们首次报道小檗碱对神经胶质瘤有潜在治疗价值。

盛好[8](2019)在《PIKE-A促进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神经胶质瘤在近年的全球肿瘤统计报告中均被列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PIKE-A作为神经胶质瘤中的促癌基因,其对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调节必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PIKE-A对神经胶质瘤的快速生长也必定符合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之一—代谢失调,但具体的调节机制尚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我们在神经胶质瘤中通过慢病毒构建了稳定敲低PIKE-A的细胞株,以此来研究PIKE-A在神经胶质瘤中如何通过调节细胞代谢来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所需的生物大分子。PIKE-A敲低后,细胞和裸鼠成瘤实验表明,肿瘤的增值能力明显降低;免疫印迹法证实PIKE-A敲低后,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明星蛋白STAT3的705位点的酪氨酸磷酸化降低,戊糖磷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G6PD的表达量降低;双荧光报告法证实,PIKE-A/STAT3可以调节G6PD启动子的活性;细胞荧光染色法证实PIKE-A敲低后,细胞的DNA合成能力降低;流式细胞术法证实PIKE-A敲低后,细胞内的活性氧ROS增加;比色法证实PIKE-A敲低后,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态的表征NADPH/NADP+比列降低;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证实PIKE-A敲低后,细胞衰老增加。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PIKE-A可以调节STAT3酪氨酸705活性位点的磷酸化,并且首次证实STAT3可以调节G6PD启动子的活性,进而调节G6PD的m RNA的表达,从而促进了神经胶质瘤的快速生长。

刘臣,李根华,李想,靳峰[9](2019)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颅脑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脑胶质瘤的发病率最高,占颅脑肿瘤的35%~60%。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呈浸润性生长,肿瘤边缘境界不清,不易切除,且切除后易复发,给病人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依然无法根治。本文就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周广[10](2018)在《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替莫唑胺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自噬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Everolimus,RAD001)对U251细胞增殖、自噬的影响;同时探讨RAD001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对U251细胞增殖、自噬的影响;为RAD001在人恶性胶质瘤治疗方面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D001对U251细胞增殖、自噬的影响。首先,我们采用了CCK-8法检测不同工作浓度的RAD001在不同时间段对U251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使用透射电镜观测经RAD001处理后U251细胞内部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荧光观测经RAD001处理后的人胶质瘤细胞GFP-LC3融合蛋白的分布情况。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AD001对细胞内LC3B、Becli n-1、P62蛋白水平的影响。第二部分我们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D001联合TMZ对U251细胞增殖、自噬的影响。我们将U251细胞随机分为下列三组:空白对照组、TMZ单药组以及RAD001与TMZ联合组,采用CCK-8法了解各组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测空白对照组、TMZ单药及联合给药对U251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空白对照组、TMZ单药及两药联合处理后GFP-LC3融合蛋白的荧光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查空白对照组、TMZ单药及两药联合处理后LC3B、Beclin-1、P62的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U251细胞经过不同浓度RAD001(0、5、10、20、40μM)分别处理(12、24、48h)后,CCK-8检测结果示:RAD001可以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40μM RAD001作用U251细胞48h后,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大量双层膜结构及内含残余细胞器的自噬体和空泡单膜的自噬溶酶体;以浓度为20μM、40μM RAD001分别作用U251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看到自噬蛋白表达的绿色荧光斑点;同时发现高浓度组的荧光斑点数量较低浓度组明显更多;以RAD001(0、5、10、20、40μM)分别处理U251细胞48h,Western Blot结果示,自噬蛋白LC3-II、Beclin-1的表达水平及LC3-II/I比值呈剂量依赖性上调,P62的表达水平则逐渐下降。第二部分:各加药组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U251细胞生长。联合处理组的抑制率远高于各浓度TMZ单药组,结果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联合组中形成的自噬小体比TMZ单药组更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未见绿色荧光斑点,TMZ单药组可见较多的绿色荧光斑点,联合组可见大量的绿色荧光斑点;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联合组与TMZ单药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LC3-II/I的比值明显更高,Beclin-1蛋白水平显着上升,而P62蛋白水平则明显下调。结论:1.RAD001具有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促进细胞自噬的作用。2.RAD001联合TMZ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细胞自噬能力明显优于TMZ单独处理;RAD001能够增强TMZ对胶质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而且RAD001与TMZ联用具有协同效果。

二、替莫唑胺可阻止神经胶质瘤生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替莫唑胺可阻止神经胶质瘤生长(论文提纲范文)

(1)TRK、CyclinD1及CyclinA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胶质瘤病人标本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实验方法
        2.2.1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IHC)
        2.2.2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ISH)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TRK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结果分析
    3.2 CyclinD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结果分析
    3.3 CyclinA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研究结果分析
    3.4 TRK与 Ki-67、CyclinD1、CyclinA1相关性分析
    3.5 胶质瘤FISH检测结果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NTRK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2)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现状
    1.3 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抵抗的分子机制
        1.3.1 DNA损伤应答
        1.3.2 胶质瘤干细胞与放疗抵抗
        1.3.3 氧环境与放疗抵抗
        1.3.4 其他放疗抵抗机制学说
    1.4 胶质瘤放疗增敏策略
    1.5 芒果苷研究进展
    1.6 课题组在芒果苷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增敏的前期研究结果
    1.7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1.8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芒果苷抑制U-87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系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U-87MG细胞培养
        2.2.2 给药处理及细胞照射
        2.2.3 Western Blot检测
        2.2.4 免疫荧光染色
        2.2.5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芒果苷抑制U-87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信号通路
        2.3.2 芒果苷对U-87MG细胞γ-H2AX焦点具有抑制作用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细胞系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信号通路
        3.3.2 芒果苷抑制U-118MG细胞γ-H2AX焦点的形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芒果苷对正常神经胶质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细胞系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施万细胞培养
        4.2.2 给药处理及细胞照射
        4.2.3 免疫荧光染色
        4.2.4 ELISA检测
        4.2.5 统计学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芒果苷不影响正常神经胶质细胞γ-H2AX焦点的形成
        4.3.2 芒果苷不影响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的DNA损伤修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芒果苷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放疗敏感性的体内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药品与试剂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U-118MG细胞培养
        5.2.2 荷瘤鼠模型的构建
        5.2.3 实验分组
        5.2.4 荷瘤鼠处理
        5.2.5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重的影响
        5.3.2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生存率的影响
        5.3.3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内移植瘤体积的影响
        5.3.4 芒果苷联合IR对荷瘤鼠体内移植瘤重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羟基脲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放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脑胶质瘤放射抵抗及放疗增敏剂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胶质母细胞瘤的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现状
        1.1.3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
        1.1.4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2.1 了解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及标记物表达
        1.2.2 筛选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
        1.2.3 验证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
    1.3 研究内容
        1.3.1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现状分析
        1.3.2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筛选
        1.3.3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计量学
        1.4.2 生物信息学
        1.4.3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主要统计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
    2.1 研究背景
        2.1.1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的必要性
        2.1.2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文献可视化分析技术路线图
    2.2 数据和方法
        2.2.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2.2.2 纳入排除标准及文献筛选
        2.2.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3 结果
        2.3.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2.3.2 时间分布
        2.3.3 国家和地区分布
        2.3.4 机构分布
        2.3.5 期刊分布
        2.3.6 作者分析
        2.3.7 关键词分析
        2.3.8 基因标记物表达分析
        2.3.9 基因标记物生物学功能及通路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筛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研究背景
        3.1.1 生物信息学简介
        3.1.2 生物信息学在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研究的进展
        3.1.3 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标记物技术路线图
    3.2 数据和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2.3 预后基因筛选
        3.2.4 预后指数模型的构建
        3.2.5 PI及临床混杂因素分析
        3.2.6 生存分析和模型检验
        3.2.7 GO基因富集分析
        3.2.8 筛选基因在CGGA数据集中的验证
        3.2.9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
        3.3.1 TCGA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与GTEx数据集中正常脑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3.2 预后相关基因分析
        3.3.3 PI构建
        3.3.4 临床因素及其与PI的协同作用
        3.3.5 生存分析和模型检验
        3.3.6 GO富集分析结果
        3.3.7 筛选基因在CGGA数据集的验证
        3.3.8 CGGA数据集对模型预后预测能力的验证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的实验验证
    4.1 研究背景
        4.1.1 前言
        4.1.2 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验证实验技术路线图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耗材和实验仪器
        4.2.2 研究对象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检测
        4.2.4 Western Blot组织检测
        4.2.5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4.2.6 细胞培养及传代
        4.2.7 FN1、HSPA5 沉默载体的构建
        4.2.8 qRT PCR与 Western blot实验对沉默效果的验证
        4.2.9 MTT检测
        4.2.10 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
        4.2.11 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
        4.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检测
        4.2.13 Western blot细胞检测
        4.2.14 临床随访
        4.2.15 统计分析与处理
    4.3 结果
        4.3.1 组织实验结果
        4.3.1.1 患者基线数据
        4.3.1.2 FN1、GRN、HSPA5、TTYH3、TAGLN2 基因mRNA在各级别胶质瘤中表达
        4.3.1.3 FN1、GRN、HSPA5、TTYH3、TAGLN2 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表达的western blot结果
        4.3.1.4 FN1、GRN、HSPA5、TTYH3、TAGLN2 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
        4.3.2 细胞实验结果
        4.3.2.1 FN1、HSPA5基因在细胞中沉默效果的验证
        4.3.2.2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4.3.2.3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3.2.4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4.3.2.5 FN1、HSPA5 基因沉默对细胞Bax、Bcl-2、E-cadhrin、MMP9 mRNA表达的影响
        4.3.2.6 FN1、HSPA5基因沉默对细胞Bax、Bcl-2、E-cadhrin、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
        4.3.3 临床随访结果
        4.3.3.1 随访对象基本信息及基因表达情况分析
        4.3.3.2 影响患者PFS的单变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与生存曲线
        4.3.3.3 影响患者OS的单变量、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与生存曲线
        4.3.3.4 基因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附录
缩略语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项目
致谢

(5)BINP3介导的AIF核转位在水飞蓟宾诱导脑胶质瘤细胞自噬性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胶质瘤及其治疗
        2.1.1 手术治疗
        2.1.2 放射治疗
        2.1.3 化学治疗
        2.1.4 新型治疗
    2.2 自噬
        2.2.1 自噬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
        2.2.2 选择性自噬的研究概要
    2.3 BNIP3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4 P53与肿瘤
    2.5 水飞蓟宾与肿瘤细胞自噬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器材与试剂
        3.1.1 实验器材
        3.1.2 实验试剂
    3.2 细胞系及细胞培养
    3.3 实验液体及药物配制方法
        3.3.1 细胞培养基的制备
        3.3.2 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
        3.3.3 0.25%胰蛋白酶溶液的制备
        3.3.4 MTT溶液的制备
        3.3.5 水飞蓟宾储备液及工作液的配制
        3.3.6 MnTBAP溶液的制备
        3.3.7 3MA溶液的制备
        3.3.8 Bafilomycin A1溶液的制备
        3.3.9 谷胱甘肽溶液的制备
        3.3.10 蛋白免疫印迹(WB)相关试剂的制备
    3.4 细胞复苏、传代及冻存
        3.4.1 细胞复苏
        3.4.2 细胞传代
        3.4.3 细胞冻存
    3.5 实验技术
        3.5.1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
        3.5.2 LDH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细胞死亡率
        3.5.3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
        3.5.4 JC-1 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3.5.5 肿瘤组织内过氧化氢含量检测
        3.5.6 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检测
        3.5.7 总谷胱甘肽及半胱氨酸含量检测
        3.5.8 小干扰RNA敲除BNIP3、AIF和ATG5
        3.5.9 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3.5.10 Stub RFP-Sens GFP-LC3慢病毒转染
        3.5.11 裸鼠胶质瘤皮下移植及给药
        3.5.12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自噬参与了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
        4.1.1 MTT法检测水飞蓟宾浓度梯度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1.2 水飞蓟宾诱导ATG5和LC3-II及p62(SQSTM1)的变化
        4.1.3 共聚焦显微镜下溶酶体探针显示,水飞蓟宾作用后自噬水平的变化
        4.1.4 Western blotting分析自噬抑制剂对水飞蓟宾引起的LC3-II、p62蛋白变化的影响
        4.1.5 LDH释放实验检测自噬抑制剂对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影响
        4.1.6 ATG5基因的敲除对水飞蓟宾诱导的LC3-II和p62蛋白表达的影响
        4.1.7WB法检测AIF敲除对水飞蓟宾处理细胞线粒体、胞浆和胞核中AIF含量的影响
    4.2 自噬参与了水飞蓟宾诱导的线粒体损伤。
        4.2.1 荧光显微镜观察水飞蓟宾处理后,JC-1 染色的变化
        4.2.2 流式细胞仪分析水飞蓟宾作用下胶质瘤细胞JC-1 染色的变化
        4.2.3 线粒体超氧化物的特异性探针Mitosox-red显示水飞蓟宾对细胞的影响
        4.2.4 水飞蓟宾作用下Mitosox-red荧光变化
        4.2.5 western blotting检测AIF在细胞内的分布
        4.2.6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水飞蓟宾作用下细胞核AIF变化
        4.2.7 AIF SiRNA 转染对胞核中 AIF 含量的影响
        4.2.8 SiRNA 敲除 AIF 对水飞蓟宾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影响
        4.2.9 3MA 或 bafilomycin A1 对水飞蓟宾作用下线粒体超氧化物的影响
        4.2.10 3MA 或 bafilomycin A1 处理对水飞蓟宾作用下 AIF 分布的影响
        4.2.11 SiRNA 敲除 ATG5 对水飞蓟宾作用下 AIF 分布的影响
        4.2.12 SiRNA 敲除 ATG5 对水飞蓟宾作用下线粒体超氧化物的影响
    4.3 自噬增强水飞蓟宾诱导线粒体BNIP3积累。
        4.3.1 蛋白印迹法检测水飞蓟宾BNIP3表达的影响
        4.3.2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水飞蓟宾作用后,线粒体BNIP3变化
        4.3.3 蛋白印迹分析转染BNIP3 Si RNA对水飞蓟宾作用下BNIP3线粒体分布的影响
        4.3.4 LDH释放法检测Si RNA敲除BNIP3,水飞蓟宾作用对后胶质瘤细胞死亡率的影响
        4.3.5 Si RNA敲除BNIP3对silibin诱导的线粒体超氧化物的影响
        4.3.6 Si RNA敲除BNIP3对silibin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
        4.3.7 Si RNA敲除BNIP3对silibin诱导的AIF核转位的影响
        4.3.8 自噬抑制剂预处理对水飞蓟宾诱导的BNIP3过度表达和线粒体核转位的影响
    4.4 自噬增强水飞蓟宾诱导的过氧化氢积累。
        4.4.1 水飞蓟宾处理对HIF-1α及GPX4含量的影响
        4.4.2 水飞蓟宾对细胞内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4.4.3 水飞蓟宾时间对GSH含量的影响
        4.4.4 GSH预处理对水飞蓟宾诱导下过氧化氢变化的影响
        4.4.5 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检测补充谷胱甘肽对水飞蓟宾作用下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影响
        4.4.6 GSH对水飞蓟宾作用下BNIP3蛋白含量的影响
        4.4.7 过氧化氢处理对细胞中BNIP3含量的影响
        4.4.8 3MA或bafilomycin A1预处后水飞蓟宾作用下GSH含量变化
        4.4.9 3MA或bafilomycin A1预处理对水飞蓟宾作用下过氧化氢的积累的影响
    4.5 自噬促进水飞蓟宾诱导P53磷酸化。
        4.5.1 水飞蓟宾作用下细胞内半胱氨酸变化
        4.5.2 水飞蓟宾对x CT,p53和磷酸化p53蛋白含量的影响
        4.5.3 自噬抑制剂预处理对水飞蓟宾诱导的x CT的下调和p53的磷酸化的影响
        4.5.4 在 3MA或bafilomycin A1存在对水飞蓟宾诱导的半胱氨酸耗竭的影响
        4.5.5 当ATG5被Si RNA敲除时胶质瘤细胞内x CT和p53含量的变化
        4.5.6 ATG5被Si RNA敲除对水飞蓟宾诱导的半胱氨酸耗竭的影响
    4.6 水飞蓟宾抑制胶质瘤细胞糖酵解。
        4.6.1 水飞蓟宾对细胞内ATP的影响
        4.6.2 水飞蓟宾作用下葡萄糖6磷酸的变化
        4.6.3 水飞蓟宾作用下丙酮酸的变化
        4.6.4 水飞蓟宾作用下HKII、PFKP和PKM2的蛋白水平的变化
        4.6.5 GSH对水飞蓟宾作用下ATP含量的影响
        4.6.6 GSH对水飞蓟宾作用下葡萄糖6磷酸含量的影响
        4.6.7 GSH 对水飞蓟宾作用下丙酮酸含量的影响
        4.6.8 Western blotting 分析 GSH 预处理对 HKII、PFKP、PKM2 ATG5、LC3-Ⅱ和 p62(SQSTM1)蛋白含量的影响
    4.7 水飞蓟宾抑制胶质瘤细胞体内生长。
        4.7.1 荷瘤裸鼠大体及肿瘤的大小
        4.7.2 水飞蓟宾给药组与对照组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的体积变化
        4.7.3 不同组裸鼠肿瘤内p62(SQSTM1)、ATG5和LC3-II的含量差异
        4.7.4 水飞蓟宾处理对裸鼠肿瘤中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
        4.7.5 水飞蓟宾处理对裸鼠肿瘤中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4.7.6 水飞蓟宾处理对裸鼠肿瘤中过氧化氢水平的影响
        4.7.7 western blotting分析x CT、p53和磷酸化p53蛋白含量变化
        4.7.8 水飞蓟宾对BNIP3的表达的影响
        4.7.9 水飞蓟宾对细胞内 AIF 分布的影响
        4.7.10 水飞蓟宾给药对裸鼠肿瘤中 ATP 含量的影响
        4.7.11 检测水飞蓟宾给药对裸鼠肿瘤中葡萄糖-6-磷酸含量的影响
        4.7.12 水飞蓟宾给药对裸鼠肿瘤中丙酮酸含量的影响
        4.7.13 检测水飞蓟宾给药对裸鼠肿瘤中 HKⅡ、PFKP 和 PKM2 含量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6)自噬流损伤介导Caspase-8非经典活化增加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神经胶质瘤的病理分型及治疗进展
        2.1.1 神经胶质瘤概述
        2.1.2 神经胶质瘤病理分型
        2.1.3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
    2.2 胶质瘤与自噬
        2.2.1 自噬概述
        2.2.2 自噬的在胶质瘤中的促癌作用
        2.2.3 自噬在胶质瘤中的抑癌作用
    2.3 胶质瘤与Caspase-8
        2.3.1 Caspase-8 结构
        2.3.2 Caspase-8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和功能
        2.3.3 Caspase-8 作为治疗靶点
    2.4 p62与Caspase-8 的交互在胶质瘤中的作用
        2.4.1 p62 的结构及功能
        2.4.2 p62与Caspase-8 介导的凋亡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主要试剂
        3.1.2 实验动物
        3.1.3 实验用细胞系
        3.1.4 实验用质粒
    3.2 实验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细胞复苏
        3.3.2 细胞培养与传代
        3.3.3 细胞冻存
        3.3.4 质粒提取
        3.3.5 细胞转染
        3.3.6 RNA提取
        3.3.7 RNA逆转录
        3.3.8 qPCR
        3.3.9 总蛋白提取
        3.3.10 蛋白浓度测定
        3.3.11 蛋白样品制备
        3.3.12 Western Blotting
        3.3.13 免疫共沉淀
        3.3.14 间接免疫荧光
        3.3.15 细胞自噬流量测定
        3.3.16 Caspase-8 活性检测
        3.3.17 Caspase-3 活性检测
        3.3.18 免疫组化染色
        3.3.19 TUNEL凋亡染色
        3.3.20 实验动物体内验证实验
        3.3.21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自噬相关蛋白p62及Caspase-8 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
        4.1.1 自噬流相关基因以及Caspase-8 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并且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
    第二部分 自噬流阻断引起p62 介导Caspase-8 活化增加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4.2.1 筛选不同基础自噬流胶质瘤细胞系
        4.2.2 TMZ诱导Caspase-8 激活并抑制胶质瘤细胞活性
        4.2.3 TMZ显着增加胶质瘤细胞的自噬流量
        4.2.4 CQ阻断自噬流量增加TMZ诱导的凋亡和增殖抑制
    第三部分 堆积的自噬体膜提供平台促进p62 活化Caspase-8
        4.3.1 自噬流阻断促进p62和Caspase-8 的相互作用
        4.3.2 自噬流阻断促进Caspase-8 在自噬体膜的定位
        4.3.3 Caspase-8 的激活依赖于p62的UBA及 LIR结构域
    第四部分 体内实验中CQ增加TMZ对胶质瘤组织的生长抑制
        4.4.1 体内验证CQ增加TMZ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4.4.2 不同自噬流情况下TMZ诱导的自噬在胶质瘤死亡中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小分子化合物小檗碱抑制C6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
    1 实验细胞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 主要试剂的配置
实验方法
    1 神经胶质瘤细胞培养相关方法
    2 MTT比色法
    3 克隆形成实验
    4 细胞伤口愈合实验
    5 Western blot实验
    6 小檗碱与CDK2 计算机模拟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小檗碱抑制C6细胞增殖
    2 小檗碱抑制C6细胞迁移
    3 小檗碱竞争性抑制CDK2与ATP的结合从而抑制神经胶质瘤的生长
    4 小檗碱通过介导C6胶质瘤细胞细胞周期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5 小檗碱介导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抑制C6肿瘤细胞生长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PIKE-A促进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件
绪论
    1.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1.1 神经胶质瘤的背景与介绍
        1.2 神经胶质瘤诱发的症状
        1.3 神经胶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1.4 PIKE-A的介绍
        1.5 Warburg效应
        1.6 TCA循环在肿瘤代谢中的简介
        1.7 谷氨酰胺代谢
        1.8 戊糖磷酸代谢
        1.9 PIKE-A的研究现状
        1.10 STAT3 的研究现状
        1.11 FYN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1.12 G6PD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实验材料
        2.1 细胞系
        2.2 仪器与设备
        2.3 常用溶液与其配方
        2.4 实验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PIKE-A在神经胶质瘤中的作用
    3.2 G6PD介导PIKE-A敲低后细胞生物学功能
    3.3 ROS介导PIKE-A敲低后的细胞衰老
    3.4 G6PD启动子活性降低导致G6PD蛋白水平的降低
    3.5 STAT3 促进G6PD基因的转录
    3.6 PIKE-A直接STAT3 相互作用
    3.7 PIKE-A介导了FYN对 STAT3 的磷酸化
    3.8 在体内PIKE-A与 G6PD的作用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治疗
    1.1 显微手术治疗
    1.2 神经导航手术治疗
    1.3 术中唤醒与皮质电刺激
    1.4 荧光标记手术治疗
    1.5 热消融手术治疗
2 放射治疗
    2.1 放射治疗的相关情况
    2.2 超分割放射治疗
    2.3 放射治疗敏感性的研究
3 化学治疗
    3.1 化学治疗的相关情况
    3.2 化学治疗抵抗性的研究
4 免疫治疗
    4.1 免疫治疗相关情况
    4.2 半乳糖凝集素-1与胶质瘤免疫治疗
5 光动力治疗
6 电场疗法
7 其他治疗方法
8 展望

(10)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替莫唑胺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自噬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依维莫司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自噬作用影响的研究
    1 材料
        1.1 细胞系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U251细胞培养
        2.2 细胞计数
        2.3 CCK-8法检测依维莫司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
        2.4 透射电镜下观测经依维莫司处理后U251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2.5 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内GFP-LC3融合蛋白的分布
        2.6 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LC3B、Beclin-1、P62蛋白的表达情况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依维莫司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透射电镜观察依维莫司对U251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3.3 免疫荧光观测用药后细胞中GFP-LC3融合蛋白分布情况
        3.4 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LC3B、Beclin-1、P62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依维莫司联合替莫唑胺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自噬作用影响的研究
    1 材料
        1.1 细胞株
        1.2 实验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与试剂盒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CCK-8法检测依维莫司联合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2.3 透射电镜观测单药及联合给药处理后U251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2.4 免疫荧光观察单药及两药联合处理后各组细胞的荧光分布情况
        2.5 WesternBlot检测替莫唑胺单药及两药联合处理后LC3B、Beclin-1、P62的表达情况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CCK-8法检测表明依维莫司增强了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
        3.2 透射电镜下观测替莫唑胺单药及联合给药对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3.3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替莫唑胺单药及两药联合处理后GFP-LC3融合蛋白的荧光分布情况
        3.4 WesternBlot法检测替莫唑胺单药及两药联合处理后LC3B、Beclin-1、P62 的表达水平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替莫唑胺可阻止神经胶质瘤生长(论文参考文献)

  • [1]TRK、CyclinD1及CyclinA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D]. 陈赟. 南昌大学, 2021(01)
  • [2]芒果苷促进恶性胶质瘤放疗增敏的机制研究及体内验证[D]. 刘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羟基脲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放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D]. 杨亚丽.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4]胶质母细胞瘤诊断预后标记物筛选及其验证的实验研究[D]. 刘婕婷. 兰州大学, 2021(09)
  • [5]BINP3介导的AIF核转位在水飞蓟宾诱导脑胶质瘤细胞自噬性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D]. 王崇丞. 吉林大学, 2020(03)
  • [6]自噬流损伤介导Caspase-8非经典活化增加神经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机制研究[D]. 贺宜春. 吉林大学, 2020(08)
  • [7]小分子化合物小檗碱抑制C6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D]. 马徐民. 湖北科技学院, 2020(07)
  • [8]PIKE-A促进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盛好. 暨南大学, 2019(01)
  • [9]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J]. 刘臣,李根华,李想,靳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9(04)
  • [10]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替莫唑胺对恶性胶质瘤细胞自噬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D]. 周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替莫唑胺阻止胶质瘤生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